书城句子网

老子最有哲理一句话(经典65句)

老子最有哲理一句话

1、我说:你这个道观之所以没有生意,就是因为有你这样的道士在。你都不会说在这里乱说,上善若水是这样的意思吗?上善若水是说最高的道就跟水一样是有利于万物滋润万物奉献自己,也不争名争利,不居功。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尼采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佚名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门捷列夫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布莱克生活中唯一乐趣就是忘却。——托尔斯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普希金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夫妇和,而后家道成。——清·程允中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牛顿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雷锋尽力做好一件事,实乃人生之首务。——富兰克林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内疚。——郭小川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巴尔扎克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宋《省心录》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伊索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

3、孔子曾就此问道于老子,老子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闻言悟道:“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

4、解悟:顺其自然的,才是最好的,越是刻意追求的,往往就越坏事。你踮起脚来,想让自己高一点,却发现很快就站不稳了;你想走得快一点,迈大步走,却没想到没走多远,就已经走不动了。(老子最有哲理一句话)。

5、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

6、老子认为,一个人要成就事业,一是要反对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二是要力戒逞强、逞能、逞勇。不固执己见,就能把事物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就能把是非判断清楚;不自我夸耀,事业才能有成就;不自高自大,才能担当领导。(“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二十二章》)

7、姿态低到尘埃里,故能与世无争。但同时,它又无所不利,润泽万物。

8、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9、于是在想象中,老子一边写,一边笑:你读不懂,我也不要你读懂,我只写给懂的人看。

10、单纯把道德经当做兵家韬略是狭隘的,何况兵家胜败之事,如何不是争?

11、  老子认为,这样的人违背了道的规律,所以他又说“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讲了“反者,道之动”,越损就越益,而越益就越损。一切事物是向反方向发展的。比如“花木浇水太多,会被淹死”,这就是“益之而损”的道理。

12、《道德经》又是直白的,句句都是警句,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13、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4、谦虚谨慎,就能事业有成;自高自大,做事必败。这是因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老子·七十三章》)

15、实际却是真理,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要有所为,不一定非要和别人去争,始终走在自己擅长的道路上,做最拿手的事情,最终能够“无为而无所不为”。

16、斶(chù)对曰:“不然。斶(chù)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岳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慢骄奢,则凶中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必本于?’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17、一般书生之见、市侩之见,觉得他消极、悲观、厌世;实用主义者,来学习如何取巧、诡辩;走马观花的人,只取得一点他的空想与反叛……

18、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

19、异常激烈的反应,久年全然呆住,看到张异常恐怖阴沉的脸,就像得了入骨绝症,且病入膏肓,是愤恨到了极致,还是悲痛到了极致,让他如此地扭曲。

20、《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1、一片空死的寂静中,久年长叹一声:“我明白了。”

2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3、老子认为,缤纷的物欲世界使人目盲,糜糜的音乐使人思想麻木,鲜美的滋味使人每天想念,纵马打猎行乐使人心性浮躁发狂,稀有难得的货物使人行为不轨。

24、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5、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26、老子认为,当官的根绝了私欲,社会就自然会风气良好。“不欲以静,天下自正”八个字精辟地道出了为官者节制个人欲望的社会意义。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驱。但他一生廉洁奉公,从未给自己和亲属置办过任何家产,私谋过任何特权,真正实现并承诺了“天下为公”的誓言。

27、齐宣王见颜斶(chù),曰:“斶(chù)前!”斶(chù)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chù),人臣也。王曰‘斶(chù)前’,亦曰‘王前’,可乎?”斶(chù)对曰:“夫斶(chù)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chù)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chù)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yì)。’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

2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9、我的脚步惊醒了他,他抬起眼睛看了我一眼说:拜太岁吗?只要8块钱。

30、解悟:越是在意的东西,就越容易失去;积聚的财物越多,带来的灾祸也越多。所以,只有懂得知足,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才可以长久平安,不会让自己遭受侮辱,置身于险地。

31、解悟:最正直的人,看起来却好像委曲随和;真正灵巧的人,往往低调处世,不显示自己,看起来很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往往不露锋芒,谨慎发言,看起来好像很木讷的样子。

32、不争,是老子心中的乌托邦,他要人们无知无欲,老死不相往来。

33、《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34、圣人做事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为而不争,是老子全文最后一句,可见其重要性;一个是“为”,另一个是“不争”;看似有矛盾。

35、老子还认为,大气做人,要受得住委曲,经得起冤枉。他说:受得住委曲,才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枉,事理才能得到伸直、纠正同时,还要以德报怨,“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七十九章》)。这样才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彻底消除嫌怨。事实上,以德报怨的思想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36、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

37、解悟:能够了解别人,只能称为机智,能够了解自己,才算真正的明白人。战胜别人,说明你能力比较大,战胜自己,才算真正的强者。懂得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能够身体力行的人,才是真正有志向的人。

38、每一个生命都以其他一切生命为背景,同时也与其他生命同体共悲。

39、一旁扇着扇子的久年唰一声将折扇收于掌心:“我是越来越佩服清先生!”

40、“莫非清先生把梁将军请来的信上,说的是关于婳瑶的事?梁将军肯定不愿意婳瑶被进献。”攸宁推测着:“若是清先生预言灵女进献一事,到时候灵女真的要被进献,梁将军就会对信的内容深信不疑。”

41、“不争”在《道德经》里出现频繁,偶尔也做“不诤”,这或许代表老子对人们最表浅的要求,即语言上的不争执、不争辩。

42、你的心里没有坏,当然就没有好,你的心里没有大自然就没有小,你的心里没有金碧辉煌,自然就没有破败荒凉。

43、一般书生之见、市侩之见,觉得他消极、悲观、厌世;实用主义者,来学习如何取巧、诡辩;走马观花的人,只取得一点他的空想与反叛……

44、意思是: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把复杂冗繁的表象层层剥离之后就是事物最本质的大道理。

45、老子首先提出了要大气做人。“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三十八章》)

46、事情到此,清河所有的行为都说得通了,他为何大费周章把攸宁送入皇宫,又为何非要去锁星楼看一看,清河是在计划,将皇城控制在自己手中之后,一举捏碎。

47、泰山上的一颗石头,跟长白山上的一棵松树是息息相关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48、每一个生命都以其他一切生命为背景,同时也与其他生命同体共悲。

49、  老子接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一句真言。就道家来讲就是“真卦”,世上有许多风水一派的士人因此而开悟。

50、鲁迅虽是调侃,不过传说亦不太可信:关官在城头远远望见一股紫气,知道圣人要来,而刚好他又博学多识,问道于老子,老子便写了道德经交给他。

5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2、世间有5怕:有命挣钱没命花;世道有5不:随缘而不能随便

53、一旁扇着扇子的久年唰一声将折扇收于掌心:“我是越来越佩服清先生!”

54、古代乱世多暴君暴民,暴君杀暴民,暴民杀暴君,你来我往,整个时代都受罪。这可说是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之一。

55、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56、也会惹来麻烦,胜则生怨;所以斗争从来就不是一条好路,真正智慧的方法,是结交善缘,和别人成为朋友,最终才能够“无为而无所不为”。

57、  比如说,万物负阴靠水,上善若水。抱阳,朝阳纳瑞气。所以风水师讲,风遇水则止,聚气,就是“结穴”,加上环境的运化,好风水自然形成一种“清真自然”的气,令万物相生,这就是“和”。如果是浊气或污气,令万物相克,这就是“煞”。

5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59、老道士笑了,又给我倒了一杯茶说:年轻人啊,这个利万物不能完全说它是有利于万物。只能说它是顺应万物。

60、宣王说:“唉!君子怎么能侮慢呢,我是自找不痛快呀!到现在我才真正听到了君子的高论。希望您收下我做您的学生。”颜斶辞谢,准备离开,说:“玉生在山中,一经雕琢就破坏本色了,不是经过雕琢就不宝贵了,但是那璞玉却不再有本真的完美了。士人生在穷乡僻壤,一经推举选拔就享有禄位了,不是享有禄位就不尊贵显达了,但是他的身体和精神却不再完整独立。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阐述主要的意见已经很详尽了,希望您能允许我回去。”于是(颜斶)行再拜礼辞谢离去。

61、老子认为,大气做人,就应该向“江海”学习。为什么呢?

62、“清、先生……”久年结结巴巴,害怕着后退一步,努力镇定道:“所以世上根本就没有精怪,你非同常人的能力,都是因你体内的蛊毒。你一直在骗我和攸宁,你的目的不可能是为了让精怪们被世人认可。”言及此,久年停顿片刻,压低音嗓:“而是……摧毁整个皇城,彻彻底底的报复。”

63、“为而不争”的前半句是“圣人之道”,如何“为”,关乎为人处世之道。

64、如果水也像人一样。对自己的命运不停地执着纠结。今天到这了不爽,明天到那了开心,后天遇到这事了烦恼......那水这辈子可就够呛了。因为你不接受,纠结,无法做到自然而然,烦恼痛苦就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