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关于中秋节的名言警句和古诗(经典68句)

关于中秋节的名言警句和古诗

1、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2、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5、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关于中秋节的名言警句和古诗)。

6、“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7、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关于中秋节的名言警句和古诗)。

8、  休嗟秋色不如春色鲜,秋色春色皆是色,色色总是情嫣然,情思情结千千万。最爱一身晚秋情,芳淡香飞红披肩,无限秋色情无边。笑指菊溪人尽醉,五音不全只呢喃,一波碧水满江红,叶蝶如山山连天,独立秋风里,黛色起烟波,烟色茫茫波光潋滟。

9、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关于中秋古诗词名句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关于中秋古诗词名句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1、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2、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3、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4、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15、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16、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8、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19、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20、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21、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词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22、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23、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24、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5、十首最经典的中秋诗词丨那年花开月正圆,且喜人间好时节

26、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27、张九龄是唐朝开元时期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挤,贬谪荆州,望月怀远,写下此诗。

28、  翻阅着消瘦的日历,如翻过那满是泪痕的记忆,月圆的中秋,挂着晶莹的银露,在日子的扉页上,滑进眼眸,溅起点点苍白的酸楚,又一个中秋,又一个不得不在月浪的沙滩上,伫望嫦娥守侯的美丽。

29、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0、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31、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2、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超宜兴致,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应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当时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3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34、《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5、十首最经典的中秋诗词丨那年花开月正圆,且喜人间好时节

36、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7、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8、这首词借题发挥,明咏中秋无月,实叹世路艰难、壮志难酬。最后用自我宽慰的洒脱,冲淡了萦绕难去的忧愤之思,凸显出词人豪放旷达的精神境界。

39、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0、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41、谓洋海底问无由。——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42、“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43、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44、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45、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6、声直上,蟾蜍窟。——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7、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48、  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季节;那丰硕的果实,每一个都满载着劳动者辛勤的汗水;那随风轻舞的枫叶呀,每一片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绝唱;风轻拂,星低诉,举杯邀明月,遥寄相思赠嫦娥。

49、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50、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51、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52、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53、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54、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27-12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82-883页

55、  所以结尾,诗人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形成了默契。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56、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57、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58、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59、  小时候,中秋是一个月饼,我咬一口,你咬一口;长大后,中秋是一杯浊酒,我泯一点,你泯一点;而现在,中秋是一轮圆月,我看一眼,你却不在。

60、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61、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62、此篇为第十五首,专写相思不得的缱绻心伤。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最为绝望,最为深情。

63、尾联由天上人间的对比,寄寓感慨:人间尘世变迁往复不断,唯有天上玉京闲适从容依旧。“玉京”即明月的别称。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之气,读来但觉满卷月华,令人神往。

64、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65、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66、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67、  以真诚为半径,以感激为圆心,画中秋圆圆的祝福,赠与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