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关于诸葛亮的对联(经典45句)

关于诸葛亮的对联

1、收二川,就是收东川和西川;排八阵,就是所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六出七擒,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这就把北伐和南征都写进去了。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写诸葛亮最后的时候,在五丈原病逝之前,向上天祈祷,希望能再多活几年。一心只为酬三顾,讲三顾茅庐。诸葛亮一辈子的大事,都写进去了。十个数,没有重复的。是不是觉得很高级?

2、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相传是诸葛亮当年躬耕之地,这里景色幽雅,建筑别致。武侯祠内对联: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此对联概括总结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一对即隆中对(与刘备探讨以后的对策);二表即出师表(向刘禅阐述出兵讨伐曹魏的上表);三分鼎指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汉争权(与曹魏、东吴孙权建立相抗衡的争权,形成三足鼎立);六出指出去祁山(诸葛亮出伐曹魏的次数)。

5、上联是说诸葛亮的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6、认真说起来,这个对联最精彩的还是上联,而下联则稍微有点“逊色”。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下联的“平西蜀”,已经被上联“收二川”说过了。下联的“定南蛮”,已经被上联的“七擒”说过了。

7、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8、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9、据说此联上联为唐伯虎为寺庙里的一位长老的荷花图所题,题完之后,十分得意地说,能对出下联的人,必是奇才。

10、考虑到上联乃是绝对,下联能够写到这个程度,也很不容易了。所以这副对联呢,在过去也流传很广,被很多对联爱好者认可。老百姓们也可以从这副对联中感受到诸葛亮的伟大。

11、文宣,就是孔子。关羽是山西人,他在孔子的时代后面,所以叫“后文宣而圣”。“文”对“武”,“千古”对“一人”,很好。这副对联里,上下联是不能反的,还不仅仅是因为平仄的问题,平仄都是可以调整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拿岳飞来和关羽比,这不算抬高关羽,关羽是一点不在岳飞之下的;而拿关羽来和孔子比,那是真的把关羽抬得非常高了。如果是写孔子的对联,是绝对不能这样写的。因为你写关羽,就是要抬高他,所以要把孔子放后面,孔子放前面的话,后面的岳飞根本就镇不住了。

12、上联:三顾茅庐,三兄弟三请诸葛亮;下联:四渡赤水,四方军四处军威振。

13、这样便没人敢揭了,但毕竟是春节不能不吉利,便在后面加了几个字,令人叫绝: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14、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15、对联根据《三国演义》,歌颂了诸葛亮的传奇一生。上联用了一到十的数字词,巧妙安排,结合了诸葛亮的经历,在短短几句话中浓缩了诸葛亮生命的长度,却凸显了诸葛亮能力的高度。

16、七纵即七擒孟获(抓了孟获七次,又七次放掉,使得南方心服口服,为讨伐曹魏奠定了后方的稳定);八阵图为诸葛亮所创的一种阵法,称为八阵图。

17、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18、整个对联虽然长,但上联用典,下联写景,情景相生,意境无限。这样的对联真的很值得记在心里。

19、上下联语对仗工巧,可谓珠联璧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20、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21、译文: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22、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艾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3、上联出自《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24、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汉贼不两立;

25、《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节选)

26、下联出自《论语季氏》:“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27、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28、上联化用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名句,赞颂了诸葛亮匡扶汉室的忠诚,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9、第1副对联:收二川,摆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0、据说,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这样一幅对联,将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十分生动。

31、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题湖北襄樊古隆中。

32、诸葛亮七擒孟获,通过攻心之策而平定了南蛮,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千百年祭祀。作者认为,诸葛亮的“攻心之策”在治理地方上很有裨益,只有真正赢得老百姓的心,才能够赢得胜利。

33、对联的作者是清代文人赵藩。对联主要从“诸葛亮治蜀”的角度展开,既是对诸葛亮的歌颂缅怀,也是对诸葛亮精神的活学活用,在当年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34、这副对联是写岳阳楼的千古名联。岳阳楼是四大名楼之北宋范仲淹曾经写了篇《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成为千古名句,被很多人当做座右铭。

35、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只有淡泊世事之后,才会洞明凡尘,只有清心内收之时,才会高瞻远瞩。

36、第二副,上联叫: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下联叫:知我者其惟春秋乎!——这副对联很好。它是一首集句联。上联出自《孟子》,孟子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我平生的愿望,就是向孔子学习。下联也是出自《孟子》,《孟子》里面提到孔子,说孔子讲: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修《春秋》,他说,了解我的人,是通过我修的《春秋》来理解我,而怪罪我的人,也是通过《春秋》。而关羽呢,他是一个喜欢读《春秋》的人。所以集了《孟子》里的两句话,这副对联很好。

37、清朝的时候,有一位秀才来到了桂林游玩,见此秀丽风景,心中澎湃万分,一时有感而发,脱口而出一上联来:“斗鸡山上山鸡斗”,秀才游玩的此山叫斗鸡山,以此为题,非常的巧妙,难得是,这上联前后读都是一样的,难度非同一般。

38、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39、此对联概括总结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一对即隆中对(与刘备探讨以后的对策);二表即出师表(向刘禅阐述出兵讨伐曹魏的上表);三分鼎指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汉争权(与曹魏、东吴孙权建立相抗衡的争权,形成三足鼎立);六出指出去祁山(诸葛亮出伐曹魏的次数)。

40、蜀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

41、七纵即七擒孟获(抓了孟获七次,又七次放掉,使得南方心服口服,为讨伐曹魏奠定了后方的稳定);八阵图为诸葛亮所创的一种阵法,称为八阵图。

42、这副对联是赞美诸葛亮的名篇。上联的两表指的是诸葛亮写的前后《出师表》,陆游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赞誉。而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更是家喻户晓的美谈。而下联的“一对”指的是诸葛亮为刘备指点天下的隆中对。

43、书吴、书魏、书汉不书蜀,儒臣特笔,三分岂是偏安

44、《三国演义》没出书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被老百姓和文人们用各种方式缅怀和歌颂。《三国演义》出来之后,诸葛亮披上了“活神仙”的外衣,老百姓对于诸葛亮有了更深的感情。许多人也用对联来表达对诸葛亮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