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老子最有名的十句名言(经典91句)

老子最有名的十句名言

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德经》

3、注: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4、《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相传为老子所著,其中蕴含的哲理简单而意味深远,其中最经典的十句话更是蕴含了中国式的生存智慧,领悟透了并在实践中践行的话,受益终身。(老子最有名的十句名言)。

5、《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出自《老子·第二十二章》。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圣人用“道”作为观察天下命运的工具。

8、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2、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1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4、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1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最有名的十句名言)。

1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1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8、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1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0、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

2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2、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老子第十五》

2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4、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5、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9、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3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2、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33、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34、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5、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赋有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天下万物都是在这种状态中产生的。

3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3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8、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0、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第十二》

41、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42、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

43、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4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48、第八句,杜甫骂道:就算你肉身与功名都殒灭了,也不会影响滚滚流淌的江河,引申为不会影响这个世界一丝一毫!身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对奢靡的官宦阶级深恶痛绝,能口出此言,在情理之中。

49、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5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1、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5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老子《道德经》

5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54、《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5、出自先秦《老子》第八十一章。辩,指口才好。善良的人不怎么会说话,能言会道的人不一定善良。此言品德与说话能力没有一致关系,而是有矛盾关系。此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揆之历史与现实,却也基本符合事实。因此,在我们的为人处世中,这话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56、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5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58、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59、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60、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61、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故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6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3、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第六十五》

6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

6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道德经》

6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四十八》

68、《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69、  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7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71、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老子第五十六》

7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7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7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7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第四十一》

81、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8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83、第一句可谓孔子最犀利的第一损人利句!孔子身份是老师,此句是他在教训学生宰予时实在气不过所骂的话,不过孔子并非真骂,而是以讽刺激励宰予上进。然而由于这两句的形象性太强,直接成为了千古名骂!直到今天生活中,朽木不可雕,也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

84、------------语文知识天地-----------

8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86、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87、根据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了“道”的规律。

88、《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8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90、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