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关于古代战争的成语(经典36句)

关于古代战争的成语

1、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2、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3、(捉将挟人):挟:制服。在战斗中能制服、活捉敌将。(关于古代战争的成语)。

4、后人用“鼎足而立”来形容势均力敌的三方面对立的局势。成语典故篇9科举时代,进士中状元后,立在殿阶中浮雕巨鳌头上迎榜,因称状元为“独占鳌头”。(关于古代战争的成语)。

5、解释: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6、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7、 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A)

8、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9、12)尽管所向披靡,一路通行,德国兵自己对这毒气也小心翼翼,他们朝盟军前进了几百米,便偃旗息鼓,掘壕休息了。

10、(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11、当时社会太平,一片繁荣昌盛,却一种怪现象,出身卑微的人一旦得了势,就马上成为显赫一时的皇亲国戚。但是他们作威作福,最后不得不沦为刀下亡魂。

12、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13、(砺戈秣马):磨戈喂马。比喻作好战斗准备。

14、出自:《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15、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16、7)兵贵神速,终于在天色渐黑之时,奥军再次望见了这支败军的身影,他们已在不远处扎营休息。

17、薛蟠在酒席上调戏柳湘莲,遭到柳湘莲的一顿毒打后,觉得没有面子在京城呆下去,于是想与手下员工一起外出做生意,请示薛母,母亲没有主意,宝钗认为应该让他去试一试,如果旧病复发也没办法,如果彻底改变同性恋倒也是好事。

18、(偃兵息甲):放倒武器,收起盔甲。指停止战斗。

19、出处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0、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21、(挟人捉将):挟:制服。在战斗中能制服、活捉敌将。

22、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炮火密集,战斗激烈

23、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24、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25、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26、(笔枪纸弹):以笔为枪,以纸为子弹。指用文字作为战斗的武器。

27、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28、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9、(硝烟弹雨):形容战场上非常紧张激烈的战斗。

30、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

31、(鞍马劳倦):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32、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33、坚壁清野,指采用使敌人攻不下据点又得不到任何物资的措施,是一种对付优势敌人入侵而困死、饿死敌人的作战方法。

34、 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D)

35、典故: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