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名人读书方法介绍(经典29句)

名人读书方法介绍

1、少年时,他攻读了大量古人的诗作;青年时,他从“上世遗文”至“先秦古书”都读了个遍,尔后,又读完了《六经》、《左传》、《离骚》等历史重要名著。

2、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

3、他当时每天早上9时准时来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图书,直到晚上7时回家。不管风吹雨打,春夏秋冬,每天都是如此。

4、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己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

5、烧完之后,再重新抄写,再朗读,再烧掉。这样反复地进行八次,一篇文章要读十几遍,直至彻底理解、背熟为止。张溥藉此苦读成名,给自己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叫“七录斋”。

6、名师楼是多元的文化艺术场域,集合了美好的希望与乐趣,我们通过传家课堂、创想课堂、少年人文研习、沙龙、读书会、国际游学等展现和诠释传统文化、应用艺术与生活美学。这里是一个提供由心灵至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心,一个汇集学术交流、设计创意的跨界交流平台。(名人读书方法介绍)。

7、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他的天才有关,更与他的勤奋有关。据钱钟书夫人杨绛回忆,钱钟书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

9、(2)著行察习。即应该明白自己学习过程的本身,这样才可以“知其道”,即掌握住学习规律,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使之合乎规律。如果“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那就会成为平庸的读书人。名人读书的读书方法11“八面受敌”是一种抓住一个中心、集中精力只解决一个问题的读书方法。发明人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11、既然如此,培根又提倡什么样的读书方法?究竟如何读书才算合理的呢?归纳起来,大约有三点。

12、攻书如打仗,遇到小的据点,一个冲锋就把山头拿下,遇到难啃的山头,那就自然需要很多股冲锋才能拿下。

13、因为家里缺少人手,李大钊同志十岁那年,祖父就给他完婚了。夫人赵纫兰比李大钊同志大六岁,是个贤惠的妇女。在尔后的日子里,她辛勤地操持家务,帮助李大钊同志。她相信李大钊同志作得对,不管家境多么困难,总是赞助、支持他的活动。

14、RIA标签读书法是拆书帮总舵主赵周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提到的一种读书方法,非常的简单实用,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轻松掌握。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曾指出对于非虚构图书,可以通过“主题阅读+批判性思考+实践”的步骤掌握理解一本书的内容。RIA便签读书法则是对其的简化升级,更加通俗易懂。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RIA便签读书法

15、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16、白岩松的观点和三毛差不多,不过,他对乐趣之说,说得更彻底:“读书是一种乐趣。最重要的是,能够带来乐趣的,是读书本身,而不是读书以后的结果。”急功近利的人在考虑,读了书能够带来什么好处。他主张,除了考试之外的阅读,让人乐此不疲的,就是阅读过程带来的喜悦。 

17、这种学习力的锻炼为未来战争的胜利做下了坚实的铺垫。毛泽东说,攻书一定要攻到底,攻书最大的敌人是不深入,不到底。

18、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信,你就到华京城去看看吧。”

19、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20、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倍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实际上成了长子。他的母亲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这种生活夺取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从小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他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 贝多芬16岁时剪影

21、可是有一天,这个同学嘟着嘴,冲着高士其说:你到底认识我吗?

22、高士其坐得端端正正,正用心听先生讲课,这个同学的话,他根本没有听见。这个同学又轻轻地碰了碰高士其,高士其还是坐得好好地在听课。这个同学心里挺不高兴,使劲拉了拉高士其的衣服,这一来,高士其回过头来了。那个同学指指膝盖上的两只纸折的青蛙。高士其明白了,是叫他一起玩斗青蛙呀,他对那个同学白了一眼,又用心地听先生讲课了。

23、这是第一个攻书之法—经典反复读。这个反复读有三个递进的层次,分别是: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总相亲。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攻书之法2:主题阅读法。刚才说过现代人读书的三大误区,其中第二个误区是杂乱无章,精力过于分散。

24、钱钟书先生渊博、古文功底之深厚、著述中引用之广博。常人所不知的是,钱钟书的博学,不仅与

25、列宁酷爱读书,在紧张的革命斗争生活中,甚至在被捕、流放中仍然手不释卷。他读书时很喜欢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论、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

26、后来,有同志指责他,说你打仗没啥技术含量,都是按照《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来指挥的。毛泽东当时很生气,于是就反问道,你既然说我是按照《孙子兵法》来打仗,那么,请问《孙子兵法》总共多少章节,第一章写的什么内容。对方哑口无言。其实,真正能够按照《孙子兵法》来指挥打仗,这才叫高手。

27、培根是个非常聪明智慧得人,不单纯是个学者,还涉足政坛,参与政治,曾任英国女王得掌玺大臣,因此,他一直注意并强调书本知识得运用和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得结合。他说:“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

28、(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