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关于写雨的诗(经典45句)

关于写雨的诗

1、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秋歌》

3、(注释):飒飒:风吹帘帷的声音.欹:(音qi一声),通敧,倾斜.别作"依".漫:枉然.宜:应当,可以.此乌夜啼较上调不同,乃"锦堂春"之别名.与"相见欢"又名之"乌夜啼"为完全不同的两个词牌.是后主入宋后的作品.夜很深了,可是词人依然无法入睡,耳听得帘外风雨相侵,风吹帘帷发出飒飒的声音。蜡烛即将燃尽,更漏也要滴尽了。词人起身斜靠在枕头上,久久不能平静。想起往事,徒如同流水一样一去不返,人生如同一场梦,再美的梦也都是要醒的,而梦醒了,什么也留不住。就如同美好的往事,如覆水难收,再也无法回头,无法重新拥有。想回到过去,会到故国,也只有在醉梦中了吧。因此不妨经常醉酒吧,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忘掉现实的愁苦,回到过去的办法。(只是醉梦醒来,也还是终于要面对,那难以面对的现实。也只是借酒浇愁,愁更愁罢了)本词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以及人生如梦的感慨。只是美梦已经醒了,噩梦却仍要持续下去,不知何时才能到尽头。一个漫字,充分表达了心中虚无空洞,无可奈何,想留却留不住,只能任其来去的心情。任何努力与不舍,都是徒然。(关于写雨的诗)。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5、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6、译文:细雨蒙蒙,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微风习习,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

7、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8、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

9、《春雨》在唐诗里可能并不是很起眼,毕竟唐朝的大诗人有那么多,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李贺等等,那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但是徐凝的这首《春雨》,同样的写得非常优美,应当说也是唐诗里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读这样的诗,最是能够有所收获,那就是能够令读者,融入到诗人所营造的那种气氛中去。

10、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1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12、作品赏析: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从红烛映照、罗帐低垂这样氛围中引发青春与欢乐的联想,抒发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索漠。“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13、徐凝的这首《春雨》可以说是写得非常的直白,朗朗上口,并且是简单明了,一读就能够明白这其中的意思,在这首诗中,我们的诗人,把这首《春雨》写得非常抒情,也充满了趣味性,读起来别是有一番趣味。

1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5、湿屈青条折,寒飘黄叶多。不知秋雨意,更遣欲如何?——白居易《雨中题衰柳》

16、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鹤冲天·梅雨霁》宋周邦彦(夏雨小雨)

17、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1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

19、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20、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旻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为恶。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御,憯憯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言则退。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维曰于仕,孔棘且殆。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21、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22、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23、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24、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25、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白居易《司马宅》

26、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这里不可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周汝昌)

27、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

28、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白居易

29、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30、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蒋捷《虞美人·听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世情薄》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32、在这夜雨之中,万物悄然生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井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

3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34、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

35、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

36、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37、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38、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3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4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41、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夏雨后题青荷兰若》唐施肩吾(夏雨阵雨)

42、译文:在外漂泊之人本来就百感交集,再加上又要独自远行千里。

4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4、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