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关于劳动的诗意标题(经典46句)

关于劳动的诗意标题

1、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位农民,突破高度集中的生产管理体制,一起签下了土地承包责任书,怀着美好的愿望开始争夺自己的天空。

2、青山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场圃、老友、淡酒,真好比人间仙境;在这里,世俗名利、荣辱得失全如过眼烟云,飘然脑后。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普通简单的事情却被诗意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求有关于劳动的古诗中的两句诗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白居易·唐

3、释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4、(人强胜天)人的力量强盛,可以战胜自然。后多称(人定胜天)

5、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五一劳动节的古诗2《归园田居》其五——(晋)陶渊明

6、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卢梭

7、2019年、2018年高考其他地区满分作文标题

8、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1-7全部语文试题   试题汇编201-31  试题汇编201-30  试题汇编201-31  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9、  建设具有国际大都市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郊区!

10、整首诗只有六个动词,其余都是重叠,多用叠字,会产生往复回环的音乐感。这一特点在《诗经》其他篇章中普通存在。

11、   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倡导文明新风。

12、在标题中运用拟人或拟物的手法,即把物人化或是把人物化,把甲物拟作乙物。恰当地运用比拟可使标题具有思维的跳跃性,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如“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一标题,将语文人格化,把对语文的炽热、浓郁的情感真切地呈现了出来。(来源:Z,xx,k.Com)

13、“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思想性、实践性、社会性为一身。

14、家务,这两个字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再平凡不过了,甚至于我们的妈妈、奶奶每天都在周而复始做着,而且还乐此不彼。小时候,有一天我好奇地问奶奶:”这个地又不脏,你为什么却要天天拖呀?“奶奶继续着她手上的动作并没有停,然后笑呵呵地回答我:”虽然你看着并不脏,但等到你觉得脏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积了很厚的灰尘呢,等到那个时候你不觉得很不舒服吗?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是不是让客人也感觉很不好呢?“我似懂非懂地看着奶奶手里的拖把说:”那也用不着每天拖呀?“奶奶还是用她一贯笑呵呵的语调回答我:”我每天的劳动能带给你们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看你们住得舒服我就很开心。算了,你们还小,不懂得劳动的快乐!“我听了奶奶的话,嘟着小嘴小声地嘀咕:你快乐却不教教我,我当然不懂了!这个时候妈妈在旁边听见了,说:”是呀,我们乐琪长大了,可以给奶奶分担了,来!这里有一块抹布,你拿它把桌子擦擦干净吧!“好勒,我兴高采烈地接过妈妈飞过来的抹布认真地擦着。过了一会儿,”咔嚓“开门声响起,爸爸回来了。我马上屁颠屁颠地跑到爸爸跟前:”爸爸你快看,我在劳动呢!“爸爸摸了摸我的头,一把抱起我,高兴地说:”真棒,我们家乐琪会帮家里干活了!“原来是真的,得到了大家的夸奖,我很开心,劳动真的`可以使人快乐!

15、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马卡连柯

16、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17、生活的诗意无处不在,而这种诗意,也完全可以在劳动中得来,你看这个“劳”,多像是一个人和土地亲近,和花草对话的样子?用力的姿态,原本是美丽的样子,你再看着个“动”,天上有白云,人在白云下劳动,人和自然多么和谐融洽!

18、劳动光荣绝不能仅仅是口号,而需要付诸踏实践行。要不断健全劳动法律体系,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在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特别是职业技能素质方面要拿出更多具体措施,提升劳动者就业生存发展能力,破除发展障碍,“让劳动者获得物质上的保障”。

19、‍‍‍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买买买!

20、——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含义: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21、——徐再思《折桂令·春情》含义: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才刚刚懂了什么是相思,却深受着相思之苦。山无陵,江水为竭。

22、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23、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捋(luō):用手握着条状物,顺着移动采取。

24、一转眼就到了中午,我们吃好中饭,就去了姑姑家。我们和他们一起植树。

25、今年的高考作文(全国一卷),实在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中。说它出人意料,只因“劳动”这一个话题,不会引起多少人的重视,就是某地模拟考试中有类似的材料,相信也只是被考生当做平常的练笔来看待;说它在情理中,只因“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倡导“劳动”是新时代的要求,更何况“劳动”还是学校教育中“德智体美劳”这“五育”中的一育呢!

26、“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27、‍‍‍2018年12月分类练习专辑出炉,欢迎选用!

28、劳动,成就了现在的道路四通八达;劳动,建成了如今的高楼万丈;劳动,实现了远隔千里的交流。伟大的劳动人民,让假设变成了真实。美是人类共同向往的,同时劳动也创造了生活美,劳动者善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去寻找和挖掘美。我们的住的各种形式的房子,看到的各式各样的建筑,各种精美的家具,吃的小糕点,无一不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29、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厉行“知行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口号,这是典型的劳动、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如果不劳动,不实践,学生学的知识文化、理论科学不能验证,文化就易成“空中楼阁”,很难为己所用。

30、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盛世的今天,当洪水猛兽、无情的大火不期而遇时;在大旱来临、暴雪封闭路段时;以至于残忍的地震发生时……在这些危难的时刻,那些把生死置之度外,与生命逆向行走的人。我们又怎能忘记?这道绿色的风景线――永远是时代最可爱的人。

31、★小学生五一劳动节心得感想作文2020(5篇)

3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悯农》李绅·唐

33、只见爸爸走上前去,胳膊熟练地一弯,然后手臂不停地回旋,水洒得十分均匀。我顿时看得目瞪口呆。爸爸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我来教你,你也可以的。”

34、                                  复兴中学素素

35、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陈景润等一批科学家与时间赛跑,刻苦钻研,大大提升了我国的科研文化水平。

36、——佚名《越人歌》含义:山上有树木,而树上有树枝,(这人人都知道),可是我这么喜欢你啊,你却不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37、使李子柒成为“全球网红”的不是语言,而是肉眼可见的“劳动创造幸福感”。耕耘、桑蚕、裁缝、刺绣、捣衣、古诗中有多少劳动带来的诗意,就有多少劳动的艰辛。

38、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9、(简析)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40、(2019年全国П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1、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层出不穷的当代诗作精品中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和丰厚的内涵底蕴,以此来做题目,既展示了考生的文学修养,又不落俗套,清新别致、韵味悠长。“怎一‘情’字了得”“别人的风景你的梦”等标题分别套用、化用了李清照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和卞之琳的《断章》中的诗句,文题富有文采,充满诗味。引用、化用诗句,使用整句,可使标题整齐划音节和谐,增加了含金量。(来源:学科网ZXXK)

42、桌前的闹钟指针在不紧不慢的旋转,五一劳动节的前一天,和五一没有分别的快乐指数。随着补习班时间将至,我们今天的特别直播也接近了尾声,节目的最后,让我高呼一声——劳动最光荣,劳动万岁!

43、然而,像有一些人,恰恰相反,不管在任何场合,都会随地吐痰,你想,有些人,在墙上乱涂乱画,我想:这种人根本就是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是不文明的,也缺乏公共道德的表现,来推而广之,不去爱护公共财物,不珍惜粮食,不会去拧紧水龙头,也会随便说话,这种种的做法,都是不尊重别人劳动的表现。

44、黍:黄米。郭:外城墙。轩:窗户。圃:菜园。话桑麻:谈论关于庄稼的事。诗中写道,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作客。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座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圃,共饮美酒,闲谈农务。告别时就又盼望着快到重阳佳节,那时我还要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45、材料段可分解为两层:第一层,是“‘民生’……绵延至今。”主要讲述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美德。第二层,是“可是……现象。”主要描述现如今,部分学生存在不爱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