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梭罗简介(经典48句)

梭罗简介

1、人们疯狂、贪婪、过度的拉取、霸占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垦荒地的同时,大面积的森林也随之消失,大机器的轰鸣声随处可闻,而鸟儿的歌声却很难寻觅。人们无限制的向大自然索取,最后也遭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梭罗简介)。

2、从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差不多正好两年零两个月。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之后他推出了自己的作品《瓦尔登湖》。

3、他的荒野实践成就了他独特的自然观,他的自然观超越了他所在的时代,跳出了超验主义的藩篱。

4、书本是世界的珍宝,多少世代与多少国土的最优良的遗产。书,最古老最好的书,很自然也很适合于放在每一个房屋的书架上。它们没有什么私事要诉说,可是,当它们启发并支持了读者,他的常识使他不能拒绝它们。它们的作者,都自然而然地,不可抗拒地成为任何一个社会中的贵族,而他们对于人类的作用还大于国王和皇帝的影响。

5、一天,梭罗到镇上的鞋匠那去拿鞋,突然就被逮捕进了监狱,原因是他有六年没有交税了。不交税不是因为贫穷或者吝啬,而是因为他根本不认可政府纳税的权利。

6、梭罗逝世于1862年,所以他的作品早已脱离了版权保护期,成为可以自由出版的公版书。正因如此,其译本的多寡与数量最能说明《瓦尔登湖》在图书市场上的热度。20世纪90年代,《瓦尔登湖》新出现了刘绯、许崇信、林本椿、王光林、张玲几位译者的中译本。而进入21世纪之后,《瓦尔登湖》的译本数量几乎是爆炸式地增长,如今在图书网站上搜索,能数出四五十种之多。这些译本的质量参差不齐,让比较各译本的优劣成为《瓦尔登湖》爱好者们不得不具备的本领。

7、梭罗决定在林中独自居住的起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他和查尔斯·斯登·惠勒(CharlesStearnsWheeler)在弗林特湖中度过一段时间。惠勒是梭罗的朋友,是他在哈佛的同屋,惠勒在弗林特湖附近盖了一个小棚子,1836年到1842年间,在那里居住过几次。梭罗在小棚子里也待过,可能是在1837年,不过,他在那里居住的时间有多长,现有的记录没有定论。我们不知道惠勒的小棚子的确切地点,不过它很可能是建在他哥哥威廉姆·弗朗西斯·惠勒(WilliamFrancisWheeler)的土地上。如果梭罗确实考虑过在弗林特湖那里居住,那么,他求助过的人可能就是弗朗西斯·惠勒。

8、瓦尔登湖畔梭罗小木屋的复制品,图源:视觉中国

9、积累的语言,交流的魅力——湛江市第二期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研修班培训记录·邱娇

10、Confuciussaid,"Toknowthatweknowwhatweknow,andthatwedonotknowwhatwedonotknow,thatistrueknowledge."

11、梭罗是作家、诗人、哲学家、废奴主义者、超验主义者。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认识梭罗是通过他的《瓦尔登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瓦尔登湖》在中国成为一本当之无愧的畅销书和长销书。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隐居经历与沉思,被许许多多的读者当成自己的向往与心灵的寄托。

12、亨利·戴维·梭罗,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土地勘测员。

13、内容简介:★仲泽译本,诗意译笔,古朴雅致,信实优美,还原梭罗其“神”

14、联系干吗非要互相蹭在一起?“人的价值并不在他的皮肤上,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碰皮肤。”不要模仿,而是表现你自己的独特性吧,你才配得上你的称号——人,你才可能和其他人发生一种真正的联系,才可能和真正的大全和唯一发生一种联系。

15、我生活在瓦尔登湖,再没有比这里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的地方。我是它的石岸,是掠过湖心的一阵清风。在我的手心里,是它的碧水,是它的白沙,而它最深隐的泉眼,高悬在我的哲思之上。

16、XIV. FormerInhabitants;andWinterVisitors

17、从一八四五年七月四日到一八四七年九月六日,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差不多正好两年零两个月。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

18、梭罗的感情生活很纯粹,他一生只爱过一个人。

19、启发了《在路上》的经典杰作 精彩程度超过《瓦尔登湖》

20、其他作品有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论公民抗命》《公民不服从论》(1849)《没有规则的生活》(1863),游记《马萨诸塞自然史》《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缅因森林》等。《瓦尔登湖》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逸生活,而《公民不服从》则讨论面对政府和强权的不义,为公民主动拒绝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辩护。

21、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梭罗的著作都是根据他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写成。发表了对自然、人生和文艺问题的见解。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

22、字正腔圆求共语,诗词歌赋铸心魂——湛江市乡村学校语文教师诵读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一天活动纪实

23、梭罗是个法国血统的美国人,只活了四十五岁。他的挚友,长他十四岁的爱默森在他死后曾对其人格特征作过一番栩栩如生的描述。梭罗喜欢走路,并认为走路比乘车快,因为乘车你要先挣够了车费才能成行。再说,假如你不仅把到达的地方,而且把旅途本身当成目的呢?

24、他注重的是生活的自由,而不是执着于某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他明确地说他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但他愿意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的合适方式,而不要采用他父亲的、或母亲,或邻居的方式。他是一个天生的倡异议者,他对每一个建议本能的反应是说“不”。而现在有什么人愿意做人中的黄蜂呢,人们更喜欢在互相恭维的泥淖中打滚。

25、也许,确实有一种“神话”破灭了,虽然这与梭罗本人无关。

26、更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所引发的后续效应。不久过后,《读书》杂志1996年9期又刊发了署名石鹏飞的《文明不可拒绝》和汪跃华《两个瓦尔登湖》,实际都是程映红一文的读后感。汪文表达了一种痛彻心扉的失望之情,说在读过程文之后,“我心中的梭罗像易碎的石膏体一样坍塌了……现在,他不过是一个易感而虚伪的矫揉造作的‘该死的混蛋’,一个不负责任的自私又孤独的虚荣的极端个人主义者”。而石文则斩钉截铁地总结道:“梭罗其实是个‘假隐’,对此,程文已经揭露无疑。”并且对所谓“诗意栖居”与“归田”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27、这种购买付出的不是金钱,可是是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它付出的是一颗挚爱的心,还有体力,它得到的自然也更珍贵。这种占有则是不为物役的占有,也是一种不妨碍他人占有的占有。

28、Ilovetobealone.Ineverfoundthecompanionthatwassocompanionableassolitude.

29、而这就要使你的心灵单纯。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也就越简单,你要去弄清那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这往往是大自然慷慨提供给每一个人的。不要以复杂的方式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不要以多余的钱和精力去购买多余的东西。

30、他曾经试制过一种新型的铅笔,可是在这铅笔真的可以为他带来利益时,他却又不想干这营生了。试制成功了对他来说也就等于说事情干完了,大量生产而牟利并不是他的事。他生前也出了几本书,当时都并不引人注目,他遗下的日记却有三十九卷之多,里面自然有一些人们不感兴趣的东西。不过,他这个人确实挺有点意思,还有他那个湖。

31、这本书在一八五四年出世时是寂寞的,它不仅没有引起大众的注意,甚至连一些本来应该亲近它的人也不理解,对之冷落甚或讥评。它永远不会引起轰动和喧嚣,在它成为一部世界名著之后它也仍然是寂寞的,它的读者虽然比较固定,但始终不会很多,而这些读者大概也是些心底深处寂寞的人,而就连这些寂寞的人大概也只有在寂寞的时候读它才悟出深味。

32、埃勒里·钱宁(ElleryChanning)1845年3月2日写信给梭罗:“在这个世界上,我为你看中的唯一地方是那块我曾经命名为‘酒器’(Briars)的地方;到那儿去吧,给自己盖一所小房子,然后开始尽情享受自己的伟大历程吧。”钱宁在这里究竟是建议梭罗搬到湖边去住,还是梭罗已经搬家,我们无从得知,估计两种可能性都有。临三月底时,梭罗借来一把斧子,开始砍白松树。五月份,他的房架搭起来了,他开始清理和开垦两英亩半的土地,准备耕种。

33、《瓦尔登湖》迫使我们提出问题,由于答案总是在不断变化,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从一个人的一年到下一年,因而,我们仍旧在翻越这座山,回到湖边,回到这本书中去。一百五十年以后,《瓦尔登湖》仍然是一本重要的和有意义的作品,证明这个伟大的导师的比喻是有普遍意义的,证明梭罗是一个伟大的比喻家、观察家和诗人。

34、而这一思潮的意义也许更重要地是体现在它热爱自然,尊崇个性,号召行动和创造,反对权威和教条等具有人生哲学蕴涵的方面,它对于美国精神和文化摆脱欧洲大陆的母体而形成自己崭新而独特的面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35、“《瓦尔登湖》出版。”1854年8月9日,离他搬到瓦尔登湖九年之后、经历了七次修改稿以后,《瓦尔登湖》终于出版,这是梭罗在那一天的日记里写下的唯一一句话。几个月之前,收到最初的清样时,他也只是简单地写下了一句话:“《瓦尔登湖》清样收到。”他在日记中对此事轻描淡写,就像这是最平常的事件。第一本书《在康科德河和梅里迈克河流上的一周漂流》失败以后,梭罗可能是谨慎行事,对成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36、一个人只有站在安贫乐道的立场上,才能成为一名公正而又有智慧的人生观察者。

37、除去人工成本以外,小木屋的建造成本为125美元,梭罗用极短的时间就竣工了。然而,在当时的美国,一套普通住宅的价格大概为八百美金,一个人想要攒够这笔钱需要花上十到十五年的时间。

38、春天临近时,红松鼠钻到了我的屋底,发出古怪的咯咯声。麻雀迎着春风而来,空中隐隐传来了清脆悦耳的蓝鸟、歌雀的鸣啭,仿佛冬天冰雪落地的叮咚声。溪流向春天唱着三重唱,草地上空低低翱翔的白尾鹞,已经在寻找苏醒过来的第一批蠕动的生命了。青草如燎原的春火烧遍了山坡。 

39、梭罗还有另外的一面,这一面也许在《瓦尔登湖》中并没有明白的展示,但不了解这一面就不能完整地把握梭罗的性格。这一面即不是避世而是入世的一面,不是作为隐士而是作为斗士的一面,虽然不是约翰·布朗那样进行暴力反抗的斗士,而是作为最早主张非暴力反抗的斗士,但他的看法似乎比前者更清醒、更深刻,看到了问题的更深症结所在。

40、投稿、转载、合作请发邮件至:theysaid@1com

41、比起我们个人的看法来,公众舆论是一个软弱的暴君。

42、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始阶段。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脚步,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蓬勃发展的工业和商业造成了社会大众当时普遍流行的拜金主义思想和享乐主义思想占绝对主导地位。同时,也刺激着人们对财富和金钱的无限制追逐,人们都在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整日忙碌着。聚敛财富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唯一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不顾一切。人们疯狂、贪婪、过度的拉取、霸占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垦荒地的同时,大面积的森林也随之消失,大机器的轰鸣声随处可闻,而鸟儿的歌声却很难寻觅。人们无限制的向大自然索取,最后也遭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导致森林覆盖率急速下降,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得整个自然生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污染,而且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变得岌岌可危。

43、没错,梭罗只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了两年,并且在此期间确实没有断绝与家人和友人的来往。但这是否构成一种瑕疵甚至“破灭”?个人生活上的一些过失或所谓“劣迹”,是否影响到了其著作和思想的真实?何怀宏在《读书》1997年3期发表的《事关梭罗》一文中,逐一反驳程映红文章中的论述,又引述理查德森说梭罗想去隐居的理由,包括“想独立生活几年”和“写出他早就想写的书”,所以“他并不想完全从社会撤退,也不是要冒险或做苦行”。读者们对梭罗“隐居”的苛刻要求,也许包含着一些误解。

44、梭罗在自己创造的桃花源里,并没有忘却他所处的时代,以及对人类价值体系的反思和批判。

45、“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的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在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安静。”

46、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47、1847年,在结束瓦尔登湖两年的隐居生活后,他回到自己的故乡康拉德镇,沉迷于阅读森林和田野的语言。隐居者梭罗摇身一变成为农夫梭罗,而这个农夫,在此后的十佘年间留下了长达9000页的原始笔记和植物学日记。《种子的信仰》一书汇集了作者留下的354页《种子的传播》手稿和631页《野果》手稿,取其精华,此次出版中文本,重新开启这位知名散文家不为人知的另一段隐秘旅程。梭罗曾说:“当我离开瓦尔登湖时,又获得了几次生命。其中一条便是科学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