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古代杀气最重的一首诗(经典64句)

古代杀气最重的一首诗

1、男人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都在几句诗里体现出来了,甚或是一句诗里的七个字。说到诗词,就不能不提到李白,这是已经被神话了的一个男人。

2、站在《三国演义》的角度来言,曹操吟诗杀刘馥,主要是为达到这两种用意。

3、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结合他的经历,你可以理解成,老子成功了,你们就得完蛋,谁完蛋,自然是让黄巢落第的唐王朝了。现在你让我落第,我以后把你连根拔气,是不是突然有一种杀气腾腾的感觉出来了呢?

4、可以看出清朝史官的夸张程度,所以《七杀碑》的真实性有待商榷,相反,《圣谕碑》的可信度则要高很多,因为在众多其他记载中都有所提及。

5、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6、李白通过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赵国的侠客,其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更是这首诗的绝艳之句,也正是因为这句诗,使的整首诗都充满着一种杀气。那种看淡名利的侠客,行走在人世间,为的不过是留下一个淡淡的名字罢了。现在我们可以在很多的游戏和小说中看到这句诗,不过可能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诗真正的含义了。

7、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吧!

8、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9、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10、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11、唐诗三百首里,这首是最出名的了。老弱妇孺皆知,简单四句话,写了景,抒了情,可以说是很厉害了。说起来,李白的诗,大部分都是轻松又明朗的,带有一种仙气般的美好和大气。

12、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13、“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是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诗歌。塑造了一种杀人不出剑的快意江湖的生活,仿佛摆脱了生活的束缚,完全的进入到一个恩怨情仇的侠客世界,在这里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只有凭借着自己手中的剑来说话。

14、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15、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16、1188年,辛弃疾与好友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历史称其为“鹅湖之会”,此次会议,陈亮高谈阔论,主张恢复故土,驱逐金人,辛弃疾久逢知音,自然慷慨激昂一番。此时的辛弃疾年近半百,却依然有着雄心万丈,准备大干一场。 投降派知道了此事,极力的打击,最后竟然撤销了辛弃疾的一切职务。他这一生的抱负,终究还是落空了,于是辛弃疾过上了归隐的生活。

17、一九一○年的秋天,他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一首诗,放在了父亲每天记账的本本里面,用来和父亲告别。

18、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19、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0、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21、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22、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荷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导人。

23、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二首》

24、只能说曹操有个性,当着这么多人,还能说出这种话,除了曹操,估计不会有第二位了。虽然这是《三国演义》的虚构。却让曹操一下子活了起来。最后就到了横槊赋诗之时,这首诗是曹操著名的诗篇《短歌行》,如下:

25、从季节上来看,阴历九月九日重阳,已正是秋深霜下的时候,只有菊花怒放,百花皆零落,可谓“万花纷谢一时稀,天寒唯有傲霜枝”。而这些“傲霜枝”却带给诗人无限希冀与向往。他要等“待”的是改天换地之日,又是如春去秋来那样自然的时序更迭。

26、  这个是唐末著名起义军首领黄巢的愤懑诗。黄巢成年前都在努力读书,希望出人头地,可惜命运没有青睐他,对于科举这个龙门,黄巢屡考不中,最后带着满满的愤怒和不甘,黄巢作诗一首离开了长安。几十年后,成为起义军首领的他带领军队攻进长安,建立了“大齐”,并且拉开了大唐灭亡的序幕。

27、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唐·李白《侠客行》

28、整首诗仅有三句构成,这在中国历代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三句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而且作者对这三句诗真可谓惜墨如金、高度凝炼。其中第一句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绝的诗句。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

29、四两句,按格律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0、  李贺这首《雁门太守行》大胆设色,视觉冲击力十分劲爆。诗歌中对各种色彩的运用十分准确传神的再现了战争场景及其残酷血腥的一面。

31、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32、只可惜,刘馥去世的太不是时候了,正好在公元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开战的这一年。所以《三国演义》就顺手把刘馥之死,安在了曹操头上。不但达到了抨击否认曹操的作用,还使得曹操的经典诗歌《短歌行》,也变成了三国杀气最重的诗歌。

33、张献忠屠蜀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清朝廷为了故意抹黑张献忠也是不择手段,在《明史》中记载张献忠杀戮了四川六亿人口,然而当时全国人口加起来也远不到六亿,可以看出清朝史官的夸张程度,所以《七杀碑》的真实性有待商榷,相反,《圣谕碑》的可信度则要高很多,因为在众多其他记载中都有所提及。

34、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5、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36、张献忠(1606-1647年),字秉忠,号敬轩。他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是"大西"国的开国皇帝。张献忠出身于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过红枣,也当过衙门中的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了一名边兵。

37、相传吴王钱镠对贯休一诗非常欣赏,唯一不满的便是诗中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中的十四州尚嫌不够气势,不能满足自己内心想要称霸天下的欲望与野心。于是回话贯休让其将十四州改为四十州再来相见。这一举动让本身就对功名利禄并不十分热衷的得得和尚贯休大为不满,甩下“不羡荣华不惧威,添州改字总难依。闲云野鹤无常住,何处江天不可飞?”四句捧钵飘然而去。

38、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桃花庵歌》

39、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40、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41、吟诗以毕后,曹操感觉很得意。哪料正这时,扬州刺史刘馥出席喊道:“老大,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什么‘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此情此景下太不吉利了!”曹操当时大怒,一槊过去,就刺死了刘馥。

42、苍凉的月色下,两匹骏马疾飞如电,前面是一个和尚,后面是一个少年。少年追和尚,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一封信。一天,二天,第三天少年终于追到了和尚,和尚眼看避无可避,准备做垂死挣扎,刚来了一个白鹤亮翅,只听嗖的一声,少年手起剑落,和尚人头落地。 少年的剑,快得不可思议!

43、  整首诗很好的透露了侠客杀意的豪迈和洒脱,热衷于江湖的杀戮和快意。

4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45、朱元璋看着眼前的这个不惹庵,一下子想起了自己过去在皇觉寺当和尚的往事,于是带着随从入庵参观。庵中主持等人见来了一帮人,而且个个佩戴刀剑,颇为惊恐,以为是匪盗之辈,便小心翼翼地上前询问身份。朱元璋心想自己只是顺道过来参观的,没必要在此留下姓名,所以对老僧的询问,朱元璋并无回答之意。

46、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47、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48、  这首诗是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统领的大军之后,乘兴微服私访南京紫金山上的一座寺庙时所作,诗中杀气完全外露,字里行间仿佛都带着一丝鬼哭狼嚎之败兵尚未风干的血腥味。朱元璋写的东西虽然水准一般,但是确实能很好的透露出朱元璋对于夺取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为此不惜付出一起的杀气重透空气的感觉。

49、历史是由胜者留下的,所以到了清朝,在朝天的残酷压迫下,不管是文人还是民众手中都不敢私藏跟张献忠有关的任何资料,若是被发现将会处以极刑。而满清只留下了对自己有利的资料,所以跟张献忠有关的史料都被销毁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前人愿意让我们看到的。

50、那个和尚叫义端,手里的信非同小可,是抗金义军的印信,义端本想拿着这封信去投靠金朝,换取荣华富贵,可惜却因此丢了性命。少年把印信揣在了怀中,骑着快马飞奔而回,到了军营,士兵看到印信被夺回,瞬间就欢呼雀跃,义军领袖耿京拍着少年的肩膀道:“小辛啊,好好干,我看好你!”

51、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5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其四》唐·王勃

53、作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的一首七绝,这首诗可谓格调不凡,充分暴露了黄巢此人暗藏的野心和对未来的期许。相传黄巢幼年时便十分聪慧,5岁即可对诗。贩盐世家出身的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过都没能获得一星半点的功名。科场失意的他对社会的黑暗现实十分痛恨,兼之李唐王朝官场腐败日益严重,导致他在愤恨之余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赋菊诗。这首诗写得意境瑰丽、气势雄伟,读来隐隐有一种杀气欲破体而出,直冲云霄。诗中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与他的另外一首《题菊花》中的“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在当今已成为一种流行语汇。

54、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55、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56、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57、跟着曹操信心满满地笑谈:“吾今年五十四岁矣,如得江南,窃有所喜。昔日乔公与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国色。后不料为孙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构铜雀台于漳水之上,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

58、这首诗写于1364年,当时的朱元璋还没开国,而且就在去年刚与陈友谅军决战并且打败了陈友谅军。所以朱元璋这首诗的前两句“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倒不是吹牛,顶多就是“百万兵”在数量上有点夸张而已。

59、大风歌:这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在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径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击筑(一种打击乐器)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

60、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61、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62、诗中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读起来霸气十足,同时又充满了杀气,在加上霜、寒等字眼,让人看完以后有种很冷的感觉。不过贯休把这首诗献给吴王的时候,吴王还不满意,他想让贯休把十四州改成四十州,可是贯休怎么更改,直接对吴王说道:添州难,改诗难。然后就飘然而去,过起了云游的生活。

63、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