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端午节古诗屈原(经典32句)

端午节古诗屈原

1、D.前面的路又远又长,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的追求和探索。

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3、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__陆游《乙卯重五诗》

4、  重要的是屈原坚决不肯随波逐流,不肯做亡国奴,于是在秦国攻陷楚国首都郢都之后,屈原写下绝笔诗《怀沙》,然后怀抱一块大石头,以悲怆决绝之心投进了汨(mì)罗江,以身殉国……

5、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6、另外屈原也提出废除旧制,采用法制来管理国家。这个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楚怀王和当年的秦孝公可不是同一类君王,而且中原地带本身经济实力要高于偏远地区的秦国,所谓富贵之下无力求变革者,王公贵族把持朝政,不会在意国家当前民生和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尤其在楚王之前还曾为六国盟主,更是不可一世,在这一点上,屈原看得非常清楚,尤其在他和秦国交手多次中能够感受到秦国变革后逐步强大的军事实力与政治野心,可惜生不逢时无力回天。

7、屈原本来不姓屈,他的祖先屈侠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受封封在屈这个地方,也就是说他本应是姓熊,而以屈为氏。在古代呀,一个公族,就是本族,大家一个共姓叫姓,某一个支派叫氏,后来姓、氏不分了,所以称屈原姓屈。其实屈原应该是姓熊,以屈为氏,但是姓氏不分所以叫屈原,姓屈,那么屈原本名叫屈平,原是他的字,也就是屈原名平字原。屈原名平,是天的象征,字原是地的象征,实际上屈原是以天、地为他效法的对象,以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协调。

8、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9、整首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对友人离别时的劝慰,同时也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10、不过,到了元代,还真有有一位诗人批评讽刺了屈原,且看:

11、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12、(《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13、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14、渔父问说:"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了这里?"屈原说:"世上都混浊,唯我一人清白,众人都醉了,唯独我清醒,所以被放逐了。”漁父说:″凡是圣人,都不被外界的事物所拘泥,能顺应时世转移变化,世上人都混浊了,为什么不随波逐流,世人都醉了,为什么不去吃他们酒糟,喝他们薄酒呢!为什么保持美玉般的节操,自取被逐呢!

15、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

16、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谬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缜,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浆;扬包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屈原《九歌》

17、——《九歌》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18、屈原(公元前340年一公元前278年)是楚国贵族出身,羋姓,屈氏,楚武王儿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博闻强志,志向高远,轻时受到楚怀王重用,做过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参与楚国大政方针,主张美政,举贤任能,变法图强,楚国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外交上主张联合齐国抗秦。后来秦国相国张仪游说楚怀王同齐国断交,同秦国联盟,并答应把商於地区五百里土地还给楚国,张仪诈楚使楚国在外交上陷入不幸地步。

1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0、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____贝琼《已酉端午》

21、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2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23、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24、——《九歌》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25、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26、屈原在爱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因为屈原对她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眷恋与爱慕。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她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其实“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国;“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27、   从未包过粽子的同学们跟着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起来。

28、(《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29、  这首诗的大意是:端午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为谁而设立的呢?千百年来民间传说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可笑这汨罗江空自浩浩渺渺,竟不能洗刷忠诚正直之士的冤屈。

30、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3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