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经典68句)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1、陶校长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正是因为他的宽容、理解与教导有方才矫正了一个学生的人生之舵。作文

2、英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责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3、陶先生在孩子开口前就收到了新的引力波信号,心花怒放的又掏出一颗糖:“你知错认错,实在难得,不得不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回去吧!”

4、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赴美留学。他先是在伊利诺大学学市政,半年后便毅然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美国教育家研究教育。(1)(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5、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有个“四颗糖”的故事:有一天当校长的陶行知看到一个同学正在打另一个同学,他对那个打人的同学说:“下午三点,到我办公室去一趟。”当这个孩子心惊肉跳地敲开校长的大门的时候,想象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孩子惊讶地看到陶校长笑眯眯地看着他,从口袋掏出一块糖,对他说:“我要奖励一块糖给你。”孩子很不解地看着陶校长,陶校长说:“孩子,为什么要奖给你一块糖呢?你看我让你三点到,你就三点到了,很准时,所以要奖励你。”孩子拿着糖块很感动,不知说什么好。

6、男孩真的没想到不但没有被责骂,还被表肯定了。内心再次惊讶!(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7、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看得起,是在人格上尊重我们的孩子。教育的基础,是尊重,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有说过这样一句话——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我们的孩子,不管我们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设身处地的,以心换心,以情动情的让教育的过程变得很轻松,很愉快。

8、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9、在教育者来说,就是一种理解,就是一种尊重,这是我们打开孩子心结的最关键的入手处。生活中,我们往往少了这分冷静,也就失去了走近孩子最好的契机,我们的思想工作往往就隔靴搔痒,起不到真正的教育功效。

10、陶行知先生对于犯错误的男生,并没有直接的批评他,也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极力的挖掘其内在的闪光点:奖励孩子四块糖果——第一块,奖赏孩子的信守诺言;第二块,告诉孩子要尊重师长;第三块,赞叹孩子的见义勇为;第四块,奖励孩子的知错就改。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他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激发起学生自觉改过的积极性。同时,让我们也感受到教育的智慧,感受到宽容的力量。

11、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12、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13、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14、格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15、  学生做错事情,为什么做错?把这原因找出来。

16、还没到三点,男孩就到校长室门口等候,内心比较复杂「没发泄完的愤怒、错误行为的自责、面对校长责问的恐惧、同学们即将看笑话的羞愧、还有可能找家长的担忧……」他低着头等着挨训。

17、其陶行知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循循善诱。“四块糖”四次奖励,每一次的奖励都是挖掘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谋有略,循循善诱,使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衷地感悟自己错误的行为。同样是一件平常小事,有的教师或许看见就会当场严厉的批评几句就了事,这样学生往往是口服心不服,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还会出现同样的错误。“斩草要除根”,教师要对学生错误的行为彻底的纠正过来,就要让学生知其然而知所以然,这样学生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用赞许的眼光,用表扬的语气,用奖励的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更是融洽了师生间的情感,让学生感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比粗暴的指责,效果要好上几十倍,所以说堵不如疏。

18、    接着校长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让你住手,你就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校长,尊重别人是最重要的品质啊。”男孩被这第二颗糖彻底击晕了,随着那个卑微的自我的倒下,之前的那些情绪能量失去了中心点,四处飞散。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拿砖头扔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这时,几股奇妙的新的能量开始围绕着男孩旋转,越来越靠近中心点,良知之光越来越亮。男孩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19、第二天,诸葛亮陪他参观蜀军营地后,问孟获:“我们的军营怎么样?”孟获不仅不赞扬,反而说:“不过如此。以前我不知道你的虚实,所以战败了。现在我看到了你们的部署,如果放我回去,再战定能战胜你们。”

20、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8)

21、    信任的魅力,没有尝试就千万不要放弃,就像在黎明前的黑夜,不要随便舍弃一枚你自己心目中的石子,光明来临时,它也许是你梦寐以求的珍宝。

22、1945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

23、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24、1936年5月,他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委和常委。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宣言,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毛泽东复信表示支持。

25、陶行知的四块糖就是“关爱”、“宽容”、“信任”、“激励”。

26、陶行知的四块糖就是“关爱”、“宽容”、“信任”、“激励”。扩展资料陶行知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27、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体现了宽容的魅力,闪耀着教育者的智慧。宽容是一种完美的教育情感,教育需要宽容,更需要给宽容一个生存的空间,让宽容"复活"。俗语说:过犹不及,有时候制约太多、束缚太紧,反而不利于发展。宽容赢得成功的事例篇2郭子仪“以德报怨”唐朝大将军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和抵御外族入侵中屡立奇功,却遭到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太监鱼朝恩的嫉恨。郭子仪率兵在外征战,鱼朝恩竟暗地里派人挖毁了郭子仪父亲的墓穴,抛骨扬灰。郭子仪领兵还朝,众人无不以为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不料当代宗皇帝忐忑不安地提及此事时,郭子仪伏地大哭,说:“臣将兵日久,不能禁阻军士们残人之墓,今日他人挖先臣之墓,这是天谴,不是人患。”家仇的烈焰竟被他宽容的泪水熄灭。郭子仪手握兵权,在朝中日益得到皇帝的信任,鱼朝恩担心早晚会被郭子仪收拾,便想来个先下手为强,在家中摆下“鸿门宴”,然后请郭子仪赴宴。鱼朝恩的险恶用心连郭子仪的下属都看得一清二楚,他们极力劝阻郭子仪不要去。郭子仪淡淡一笑,不以为然,只便装轻从,带上几个家僮从容赴宴。鱼朝恩见了惊讶不已,在得知实情后,阴毒无比的一代奸臣竟被感动得嚎啕大哭,从此以后再不以郭子仪为敌,反而处处维护他。郭子仪以他宽容消灭了一个敌人,为自己增加了一个支持者。宽容赢得成功的事例篇3细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件,床头金银无半分。

28、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籍贯安徽歙县,祖籍浙江绍兴。新安陶氏族谱现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族谱的`封面上明确记载了新安陶氏祖先于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由绍兴府会稽县来徽州,举家定居歙县城西古溪村。《新安陶氏族谱》封面的原文如下:大明正德五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陶家堰分支迁居江南徽歙之西,曰古溪,后移下黄潭源。故确定陶氏先祖为500多年前由浙江绍兴迁居徽州。

29、这个故事具体讲的是陶行知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陶校长看到一位男生用泥土咂另一位男生,陶校长当场制止了男生,并让他下课去校长室。下课了,男生立刻来到校长室,而陶校长却迟到了。接着,陶校长分四个理由与原因依次发给了男生四块糖,理由1:能遵守时间,按时来到校长室。理由2:很尊敬陶校长。理由3:男孩有“正义感”。理由4:男孩能承认错误。接着,陶校长把他送出了校长室。

30、“千教万教教人求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老先生的话可以说传遍了大江南北,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陶行知带给世人的宝贵财富有三:一是伟大的学说和理论,二是伟大的实践和经验,三是伟大的人格和精神。他的学说和理论,可以浓缩为三句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1、陶校长真不愧为著名教育家,从“四块糖”使男生认识到错误,使男生以后遇到事情的时候,想想对不对得起陶校长的那“四块糖”啊!

32、有一天,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

33、  他看到这个学生跟同学打架,手上拿一块砖头,这还得了,这会出人命!被他看到了,立刻制止,告诉这个学生,半个钟点之后到校长室来见他。这个学生离开了,校长再问别人,他们为什么打架?是为了对方这个学生欺负一个女同学,他打抱不平。这么个原因他知道了,这个人很有义气。半小时之后他回到校长室,看到学生站在外面门口,掏一块糖给他吃,也没有骂他,学生感到很惊讶。他说这块糖奖励你,我叫你半个小时来,你准时来了,你很守时,这应当要奖励你。然后再说,我去调查,知道你这个事情做错,你还很有义气,打抱不平,这是很好的行为,再赏一块糖给你吃。学生就感动了,立刻就承认错误,受感动。校长又掏一块糖给他,奖励他,你能够忏悔,你知过能改,这很难得,这很不容易。没有责备一句话,没有任何处罚。学生感动的跟校长说,以后决定不会再犯这个过失。校长第四块糖给他,勉励他。再问,没事了,你回去。这是中国爱的教育,神圣的教育,没有一句责备的话,没有一句批评的话。

34、陶行知先生的这个小故事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在对待学生上,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消极面中发现积极因素,及时鼓励,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同时,在教育中同样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陶先生仅凭“亲眼所见”,就神色俱厉地训斥,命令孩子写检查,甚至采用罚站、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那恐怕是既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这与当前教育中倡导的“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是异曲同工,表明教育除了是一门技术外,更是一门艺术,一门人性理解的艺术,人格锤炼的艺术!

35、1946年4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在他生命的最后100天,他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

36、  陶校长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对孩子说:“我还要奖励你一块糖,因为今天我不让你打那个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显然你是很尊重我的,我很需要你们的尊重,所以谢谢你啊”。孩子手里捧着第二块糖,早已感动不己,泪流满面。 

37、反思自己对待犯错的幼儿的态度,有静下心来思考孩子为什么会犯错吗?怎样的教育方式更能感动他们?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颤。

38、  这是一个将聋哑女儿培养成留美博士的伟大父亲周弘讲的陶行知的故事,很感动,很感谢,感谢周弘讲了一个这样好的故事,更感谢周弘提出了“赏识教育”的理念,他说,他不讲方法,他讲“方法它妈”,“方法它妈”是谁?是态度,家长首先要改变态度,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赏识的方法去鼓励孩子,如果教育孩子的方向错了,方法再多也没有用,方法多而方向错只能离目标越来越远。

39、所以,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40、这普普通通的四颗糖,在陶行知的手中似乎有了生命:

41、    男生更惊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42、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

43、陶先生以出其不意的奖励感化教育,轻而易举的功破了学生的心理,圆满的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44、教师在处理学生矛盾时,往往不追根究底,结果违反学生双方的意愿,甚至把矛盾进一步激化,受处理的同学会因此记恨同学或老师,埋下报复的祸根。教师处理学生问题重在让学生从情、理、法的角度认识行为过程中自己的对与错,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提高思想认识,而不仅仅用“罚”。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果能以朋友的姿态出现,就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45、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46、1917年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

47、陶校长的那“四块糖”,虽然很渺小,也很微不足道,但是,让那位男孩吃在了嘴里,更甜在他的心里。

48、第一次战斗,蜀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逮住了孟获。当士兵押孟获进营时,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还叫人摆酒席款待他。

49、在这个顾世忠陶行知先生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巧妙激励,用四颗糖化解了孩子心中的愤怒、自责、恐惧和羞愧,如同一道光照亮了孩子。这普普通通的四颗糖,在陶行知的手中似乎有了生命:第一颗糖:尊重和理解;第二颗糖:信任和支持;第三颗糖:赏识和鼓励;第四颗糖:宽容和体贴。

50、1946年4月21日,陶行知在育才中学讲演《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24日,在储能中学召开的上海教育界欢迎会上演讲。在大任小学、圣约翰大学、大同中学、沪江大学……到处都留下了陶行知的身影。6月23日,上海各界争取和平反对内战代表团赴京请愿,陶行知在北站五万人欢送大会上发表演讲。陶行知大声呼吁:“八天的和平太短了,我们需要永久的和平!假装的民主太丑了,我们需要真正的民主!”

51、陶行知教育孩子既讲方法还有分寸,处理的恰到好处,多么值得我们教师学习呀。

52、他随后就开始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当他回到办公室时,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我却迟到了。”

53、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

54、眼前的这颗糖令男孩完全出乎意料,他惊呆了。

55、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56、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57、1930年4月遭国民党通缉被迫流亡日本,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58、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59、很多时候,和风细雨的教育反而比雷霆万钧的方式更有力量。我们常说好的教育“润物细无声”,也许说的就是陶行知先生这样的教育吧。

60、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个男生用砖头扔另一个男生,十分危险。陶校长便将其制止,并叫他下午三点到校长办公室。没到三点,男孩就到校长室门口等候,内心比较复杂:没发泄完的愤怒、错误行为的自责、面对校长责问的恐惧、同学们即将看笑话的羞愧、还有可能找家长的担忧......,他低着头等着挨训。

61、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个男生用砖头扔另一个男生十分危险,陶校长便将其制止,并叫他下午三点到校长办公室。

62、教师要用多视角的眼光看待充满生机活力和个性化的学生,要多角度全方面地评价学生,多给学生掌声和喝彩,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要做一个从多角度透视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班上的学困生、智障生,我们更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自信、消除自卑。

63、陶校长滿意地笑了,又掏出一颗糖:“你知错认错,实在难得,不得不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回去吧!”男孩手握四颗糖,眼神里充满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

64、  陶校长又掏出第四块糖抱着孩子的肩膀说:“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我为有你这样的好学生感到自豪,再把这块糖拿上,回去吧!”

65、只要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好的家长,必须要有一双捕捉孩子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的赞赏,反复激励,使孩子有一种被认可,被发现的感觉。

66、诸葛亮笑着,把孟获放走了。几天后,孟获果然带兵来挑战,结果又战败被俘。孟获还是不服输,诸葛亮又放了他。

67、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爱孩子,关爱每一个孩子。短短一句不足十个字的话,做起来却远远比说难多了。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幸福快乐的,有缺少温暖的,有父母离异的……不同的家庭环境,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个性迥异。每一个孩子就像是一本书,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在读懂它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去珍视它。就像一位名人所说的:“要学会俯下身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加强与孩子情感的双向交流,架起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