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孔子经典语录及感悟(经典75句)

孔子经典语录及感悟

1、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释:君子有“怀德”“怀刑”之心,他们时常记挂着道德礼仪,心中所想的只有仁德和善良。行事的时候考虑的比较周到,所有的一切都力求合理,担心自己的行为违反国家法律和社会规范。

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5、释:君子有九件要反思的事: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听懂,待人是否温和,举止是否恭敬,谈吐是否真心,处事是否谨慎,有疑问是否得到解答,发怒是否有严重后果,得到东西思考是否理所应得。

6、(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7、孔子、名は丘、字は仲尼。魯国の諏邑(山東省曲阜)の出身で、春秋時代末期の思想家、教育者、儒家学派の創始者である。彼の言説と生涯は、その弟子、あるいは孫弟子が編纂した『論語』に記録されている。

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0、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1)意:同臆,猜想、猜疑。(2)必:必定。孔子经典语录汇总(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1、(译文)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2、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只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

13、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14、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15、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其唱得好,必定让其再唱一遍,然后自己伴随和唱。孔子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他所提倡的“与人同乐”的思想,对现在的很多人都有着很深的启迪作用。

1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7、(译文)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18、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学而》。礼仪的作用是要与人们和平相处。就是告诉我们人为设置这些礼仪是为了达到人和人之间和谐的状态,并不是把人约束起来。

19、(孔子语录)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孔子《论语》

20、(译文)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1、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炊。其争也君子。”?——《八佾》

22、鲁哀公元年(公元前年),吴国使人聘鲁国,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23、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年),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这一年冬天,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了。

24、孔子の考えによれば、教育の根本的な目標は、完全な人格、高尚な精神をもった「君子」を育てることで、それによって社会の重責を担い、社会に貢献することである。孔子は、「道に志し、徳に拠り、仁に依り、芸に遊ぶ」といったが、これが孔子の教育思想の大綱である。

2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6、子曰: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孔子说,一个人如果连短信都不发,还怎么在江湖上混呢?给你发去我的一条短信,是为了证明我还在江湖混着。

27、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8、秦瑟感悟:如果说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还比较容易做到的话,交诤友大概最难做到。每个人都喜欢恭维奉承,不喜欢批评建议,这是人的本性。当朋友指出我们的错误时,我们往往不是先反躬自省,而是本能地去辩解,这样人家还会对你提出忠告吗?所以,珍惜那些耿直的朋友吧!同时,我们也要敢于给自己的好朋友提意见,让他变得更好,如果还能委婉地提出意见,那就更完美了。欢迎大家给批评秦瑟,指出每篇文章中的不足,秦瑟将感激不尽!

2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30、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3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释:在教学时一视同仁,不区分学生的类别。社会有各种区分,阶层、贫富、智愚、地域、亲疏,能够平等相待,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33、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儒家崇尚质朴,注重人的实际行动,认为人应当言行一致。

34、(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出自:孔子《论语》

35、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6、(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3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8、(译文)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39、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40、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4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

4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43、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也有义务将国学经典、文化瑰宝传承光大!

4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47、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48、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49、(译文)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50、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5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5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5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54、(译文)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55、秦瑟感悟:当我们求别人一件事,尤其是比较难的事的时候,有的人胸脯拍得啪啪响,说“没问题”“放心吧”“交给我好了”,我们会觉得这种人很好,爽快!其实有时候他根本就没考虑事情的难度,答应下来却不一定能完成。而另外一些人,他们面临任务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不轻易许诺,但却努力去完成,在你没有抱希望的时候,他却给你说办好了。孔子说,就应该和第二种人共事。嗯嗯,至少不能把答应的爽快不爽快作为够不够朋友的判断标准。

56、(释义)孔子说:“温习旧有的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5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5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0、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61、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62、(孔子语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孔子《论语》

63、孔子对于弟子的教诲,讲究“里仁为美”。想像颜回似的长期与“仁‘’相伴,孝顺当然是首当其冲的。

6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6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66、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67、(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出自:孔子《论语》

68、(译文)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6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70、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里仁》。君子在言语上迟钝,但做事情却能十分敏捷。

7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2、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73、 孔子讲“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是讲怎么样去实现仁。那就是克制自己,恢复周礼,只有克制自己的一些杂念私欲,才能达到目的。

74、(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上一篇 七字对联大全(精选)(经典30句)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