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方文山中国风歌词(经典27句)

方文山中国风歌词

1、方文山的词侧重于对画面的描绘。有文化感,有想象力,天马行空。用这些意象的堆积,联想出一个场景和一种意境。周杰伦的“中国风”现象级歌曲离不开方文山,亦如方文山的词少不了周杰伦的婉转曲调。

2、方文山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从宋词中吸收养分环球时报:你的歌词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文学意境,据说你将歌词当成电影脚本去营造。你如何在文字之内与文字之外获取灵感与养分?

3、《发如雪》:“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中的“三千流水,只取一瓢”则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中贾宝玉同林黛玉表白心迹时所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4、他首先想到的是殷商青铜器,以千年斑驳的铜锈来比喻世事的沧桑,用难解的铭文来阐述誓言的神秘。但在落笔时,发现了问题,青铜器太笨重,充满了硝烟味道,不温柔,不脱俗。

5、以上两种句式,方文山在作词偏常用。此外,方文山做的歌词有些也体现了“状语后置”和复古“把”字句的特征。如《青花瓷》中“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这句歌词,按现代汉语格式应该为“在碗底+V(跃然)”,但方文山采用了“状语后置”的形式,将处所状语放在了动词之前,增添了古味和韵味。还有《发如雪》“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这句,这句运用了复古的“把”字句形式,现代汉语中已然没有了这种用法。

6、记得周杰伦曾说过,中文自有她的美感。汉字之美,美在一词一句,美在字里行间,美在千年的传承。

7、“韵味被私藏”私藏二字应是国画的写意手法,不在形,而在神韵,与随后的“嫣然”二字相呼应。

8、4月25日,某报刊登了台湾著名作词人方文山撰写的《互联网时代该如何推广传统文化》一文。方文山在文章中写道,以前的传统文化推广,可能是一个书法展览、一场古琴的演出,或者一出京剧的表演,这些都只能是点的效应。但互联网具有整个面的优势,它的优势没有任何载体可以比肩。“使传统文化用通俗的方法获得广泛的影响力,我认为这便是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重获新生的途径。”

9、(1)陈科.方文山当代流行歌词的故事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

10、情字究竟何解?两情相悦,一个心甘情愿地等,一个满心期待地回。一时之诺,一世白头。若真的有这样的人,情之所系,心心念念,岂不幸福哉?

11、综上,方文山“中国风”流行音乐歌词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就,不仅是他个人拥有诗性才华,更是他懂得顺应当下文化的潮流,更是他懂得灵活运用本民族的文化精神来为歌曲增添韵味,由此创作出了独一无影响深远的极具中国风味的当代中华歌词。这使他成就了自我,也成就了中国乐坛。(6)

12、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而你在问,我是否还认真

13、这一切,仅仅是因为画面感吗?能写出画面感的有很多,但方文山可只有一个啊。

14、联想,想象着希望,趣味无穷。“泥巴”“城”都是古典词汇,很有中国风。

15、《听爱》是王力宏演唱的歌曲,由方文山作词,王力宏作曲,于2017年7月17日发行。后收录在王力宏2017年12月11日发行的专辑《A.I.爱》中。这首歌曲也是3D动画电影《豆福传》的主题曲。

16、另外,《甄嬛传》中那种说话的感觉会让你觉得放松,舒心。我每次紧张,焦躁的时候都会看,可以使我很快的平静下来。

17、拟人被广泛的运用在写作中,方文山在写词过程中尤其擅长拟人的写作手法,如《东风破》中的“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表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18、“盏”,本是灯的量词,“壶”,本是酒的量词,“离愁”与“漂泊”都是无形的,现在用两次来修饰,具体化了,让读者对“离愁”和“漂泊”都有一个形象生动的意识。

19、他的歌词作品促发了音乐创作另类革命。这一次就收集了一些方文山的有代表性的中国风的歌曲,分析其中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0、《发如雪》的歌词,其格律韵调相对自由,文白结合,体现现代新诗的句法特性。

21、后来男主不停地漂泊流浪,重游故地,却已物是人非,走着走着,不知哪里突然传来一曲琵琶声,当年的故事涌上心头,不禁一阵凄凉。

22、歌词中的“剥落”“染色”“牵着”,用的很好,形象的把“岁月”的流逝的样子表现出来,把“枫叶”“染色”,用动态的手笔展示,“离笆外的古道”,蜿蜒悠长,用“牵着”,给人一种温馨,融合的感觉。

23、复古情怀是中国风的灵魂,方文山的复古曲风曾经也让周杰伦登上了春节联欢晚会,为大众所认可。

24、所谓古律新韵,传统文化可以用通俗的方法获得更大影响力。相较于其他的文字系统,汉字具有独具一格的文化识别度。满载历史感的文字被谱成唯美的歌曲,华章藻句的指向,文人墨客的牵挂,碧瓦朱甍的摹绘,都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人们耳边,俘获了大量粉丝。

25、这说得便是汝瓷,当年,工匠向宋徽宗请示,新出的瓷器用什么颜色,皇帝就大笔挥下,钦点了天青色。

26、● 原创稿都源于古风楼兰作者  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