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泰戈尔简介50字(经典46句)

泰戈尔简介50字

1、20世纪初,泰戈尔遭受了亲人的相继离世,忍受了丧父、丧偶、丧女的悲痛后依然乐观坚强的面对生活,在此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戈拉》反映了复杂的印度社会生活,赞美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歌颂了爱国主义精神,批判了维护旧传统、教条主义、崇洋媚外思想等。

2、泰戈尔来时的中国,正是思想混乱,国势衰弱的时代,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可以说都正闹着饥荒,所以对任何外来的思想家,包括在泰戈尔之前到中国的罗素、杜威和杜里舒等,欢迎者或反对者都希望他们能带来一种拯救中国的灵丹妙药,带着这种先入之见欢迎或反对这些外国思想家时就都会不由自主地具有某种盲目性,而对他们的思想学术本身并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所以,中国思想文化界虽然出过什么“罗素月刊”、“杜威五大讲演”、“杜里舒讲演录”,忙得个不亦乐乎,但他们所欢迎或反对的都谈不上是什么思想和学术。当时对泰戈尔的态度也是这样。泰戈尔本是为了恢复和发展中印两国的友谊而来的,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当然有权利保持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思想方式,理应受到我们最热烈的欢迎,却不料受到如此激烈的攻击。当然,他们这样做有特殊的时代背景,也与他们自身对泰戈尔的理解有关。五四以来中国的东西文化之争本来就不是什么真正的文化之争,而是在论争什么样的文化可以强国,从这个角度讲,泰戈尔作为一位已经亡国的国家的诗人来给尚未亡国的中国人来上课,本身就不够资格。当时的中国在物质、思想和文化方面正是青黄不接的断粮时代,本应该广纳博收,大胆拿来,辨其是非,为我所用,而很多反对者或欢迎者在并没有对自己所反对或欢迎的人的思想和学术进行认真研究的前提下就出于主观动机断言其中必含有毒素或救世的良药,不许别人赞成或反对,这完全是一种感情用事的不理智行为。另外,反对或欢迎一种学说,应该就学说本身进行驳斥或赞扬,而不应脱离学说本身而欢迎或反对持这种学说者,尤其不应带着个人的动机进行欢迎或批评;即使某个人的学说毫无可取之处,我们对于这个人的人格,也应当给予相当的尊敬,否则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对泰戈尔持欢迎或反对态度者,不幸就是这样的“醉翁”,他们对泰戈尔的欢迎或驱除,可以说都因为不了解。所以说,泰戈尔这次访华的不成功,就是由于他是在一个“错误的季节”带着一种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救世福音”,又置身于一群不理解他的中国文化思想者(包括欢迎者和反对者)中间造成的,如今看来,只能说是一种时代的误会。

3、不时的有一段的忧愁来袭击我,我从梦中惊起,觉得南风里有一阵奇香的芳踪。

4、《园丁集》(1913)是一部关于爱情,自然也是关于人生的诗集;爱情对情窦初开的青年人来说,是人生的一桩大事,也关乎他们未来生活道路的走向。我们在这部诗集中看到诗人个性的另一面:对尘世生活及其幸福的眷念与向往;与此同时,在爱情这一美好情感的催动与滋润下,青年男女身上所散发的人性光辉,与神性光辉的笼罩合为一体。而这如清风朗月般的光辉,又在诗性语言的咏叹与赞颂中折射出来,撒向每一位读者的柔软心间。在第1首中,诗人借用诗剧的对话方式,让仆人向女王深情表白:“让我做您花园里的园丁吧”,“我要保持您晨兴散步的草径清爽新鲜,您每一移步将有甘于就死的繁花以赞颂来欢迎您的双足。/我将在七叶树的枝间推送您的秋千;向晚的月亮将挣扎着从叶隙里吻您的衣裙。/我将在您床边的灯盏里添满香油,我将用檀香和番红花膏在您脚垫上涂画上美妙的花样”。而他所要报酬不过是能够靠近她亲近她,保持她的纯洁。人人都明白这位女王象征着爱情王国里至高无上的君主,是抽象的;但在随后的诗篇中,每一位女子都有她们具体的形象:有自己的眼神,有自己的服饰,有自己手中的工作,也有自己的不可替代的微妙、悸动的情感波动……也就是说,诗人虽然还是以描写情感的含蓄、蕴藉、深沉、强烈为主,但也加入了许多来自诗人的对生活观察所得的细节,同时依然运用比喻、痛感等手法来展现爱情世界里的多姿多彩:(泰戈尔简介50字)。

5、当泰戈尔刚踏上中国的土地时,他就对大家说,感觉自己一来到中国就感到亲切,到了这片土地,就像回到祖国的故乡一样。

6、他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

7、《吉檀迦利》更为打动人心,是他的“人神合一”的泛神论思想。(泰戈尔简介50字)。

8、静静地听,我的心呀,听那世界的低语,这是它对你求爱的表示呀。(13)

9、 泰翁到北京的前夕,在济南对教育界的朋友讲了话。中国作家王统照为他翻译,并作了介绍说:“泰戈尔先生的演讲,不同于般的政治家、教育家、演说家,譬如一种美丽的歌唱,又如一种悠扬的音乐,请诸君静听,方知其妙处泰戈尔以洪亮清越的声音,热情洋溢地说:“我爱你们的热烈欢迎,大家所以欢迎我,大概因为我可以代表印度人,今天我用的语言,既非印语,又非华语,乃是英语,这言语上的隔阂,最为痛心。而诸君犹不避风沙很热心地来听我说话,由此可证,我们之间有一种不自觉的了解,譬如天上的月亮,它照在水上、地上、树上,虽默无一语,而水也、地也、树也,与月亮有相互的自然了解和同情。

10、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一向闭关锁国的中国被迫慢慢敞开了大门,中外文化、文学的交流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恢复、丰富起来,拜伦、雨果、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在中国人面前打开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印度诗人、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就是在这股潮流中访问了中国,并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外国作家,重新使早就中断的中印文化交流焕发活力。泰戈尔是抱着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访华的,令人遗憾的是,这次交流是伴随着一连串的误解的不愉快的交流,是一次不欢而散的文化聚会,在今天的人看来仍不免为这些误解而深表遗憾。

11、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列夫托尔斯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12、从一颗心的无名小岛上忽然吹来了一阵春天的温馨。

13、 泰翁认为,美术是文化艺术的重要一环,例如中国剧中服装图案、色彩、化装、脸谱、舞台装置,都与美术有关。艺术家不但要具有欣赏绘画、雕刻、建筑的兴趣和鉴别力,最好自己能画能刻。他还告诉我关于他学画的故事说:“我一向爱好绘画,但不能画,有几次我在诗稿上涂抹修改,无意中发现颇有画意,打算由此入手学画。”

14、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15、正如风暴用权力来冲击平静,却寻求终止于平静。我的反抗冲击着你的爱,而它的呼声也还是,我需要你,我只需要你。

16、第二种误解是把泰戈尔看作中国国内正受到进步思想界批判的玄学派和研究系请来的援兵。1923年2月,张君劢在清华园作了一次题为“人生观”的演讲,表达了对当时国内流行的崇尚科学风气的不满。地质学家丁文江对此提出反驳,主张把科学应用到人生问题上去。张君劢与丁文江的这场论争恰如一根导火索,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科学与玄学的大论战”,许多思想文化界的名人都卷入了这场论战,如胡适、吴稚晖支持丁文江,张东荪、杜宰平支持张君劢,而陈独秀、瞿秋白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论战双方都进行了批判。梁启超则貌似不偏不倚,实际上袒护“玄学鬼”张君劢。一直到这一年的12月,胡适与陈独秀还在就这个问题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而泰戈尔答应来华的时间恰好就在论争正激烈的时候。泰戈尔访华实际上只不过是又一个导火线,将这场国内的思想论争,引向了一个新高潮而已。

17、泰戈尔“以我观物”,以爱观物的生存态度使诗集《新月集》中的自然景观带上了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

18、郭沫若:《诗作谈》,见《郭沫若研究资料》(上),王训昭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264页

19、它落在我的心头,像她身体的叹息和她心灵的低语。

20、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21、 梁启超先生首先登台致祝词,他说:“泰翁要我替他起一个中国名字。从前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原不过是支那的译音,但选用这两个字却含有很深的象征意味。从阴噎雰雾的状态中砉然一震,万象昭苏,刚在扶桑浴过的丽日,从地平线上涌现出来(旦字末笔代表地平),这是何等境界。

22、他有子女十四人,泰戈尔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在这个家庭,兄弟姐妹和侄辈中颇出了一些学者和艺术家。由于生长在这样一个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书香门第,因而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23、 正当中国文艺界和印度人民热烈纪念印度诗人泰戈尔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三十七年前泰戈尔先生访问中国时,和他接触的一些情景。

24、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25、诗集主要取材于印度古代经典作品中的历史传说。所谓故事,包括了佛教故事、印度教故事和锡克教故事,还有拉其普特、马拉塔两个民族的英雄传说。

26、第四层:泰戈尔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什么?短短两句诗,实际上浓缩了泰戈尔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即泰戈尔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在泰戈尔看来,人的尊贵卑微,不取决于其社会地位,而在于是否有一颗爱人之心: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哪怕只会唱歌,只要爱人,能为别人带来益处,这样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若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悲喜,自私自利,不为别人带来益处,即使位高权重,仍将孤独于世,这样的人生就是毫无价值的。这是典型的泰戈尔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一生所坚持的人生态度,也是其一生坚持劝谕世人的价值观。当然,也是理解其诗歌的钥匙。

27、《泰戈尔诗选》收入作者最具代表性的四部诗集:《故事诗》、《吉檀迦利》、《新月集》以及《园丁集》。

28、泰戈尔首先是个文学家,但却将他看作一个救世主,或把他与错综复杂的政治因素联系,误解与批判就难免了。实际上,泰戈尔既不是激进的革命者,也不是什么保守的民族主义者,虽然他不象甘地那样富有行动精神,但他能放弃英王的赐爵,敢于公开演说抗议英国政府对印度的高压政策,已经足以表现出一位诗人的爱国情怀。作为一位殖民地国家的诗人,他对西方文明的理解可能比我们更深刻、更沉重,他因此而形成的文化观和文明观也因此可能会给我们更多的借鉴,可惜那种特定的接受情境使他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没有被我们看到,更遑论借鉴与学习了。

29、因此,善恶且不是绝对的存在,但对于有限的我们来说却是真实的,必须通过《薄伽赞歌》中的业溶血,也就是通过无私善行的实践而与无限者的活动统一起来,以获得宇宙生命或道德生命。

30、与泰戈尔的另一部描述人与神之间的精神之爱的作品《吉檀迦利》相比,《园丁集》主要表现的则是男女之间的两性情爱。

31、《戈宾德·辛格》,表现锡克祖师戈宾德·辛格战斗失败后,仍然对未来信心百倍,怀着豪迈的气概,“等待着晓月初升的黎明出现”。

32、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在他译的(A)译者自序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它都能使我们的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

33、泰戈尔:《东方文明的危机》,载《文学周报》,第118期,1924年4月21日

34、我没有看见过他的脸,也没有听见过他的声音:我只听见他轻蹑的足音,从我房前路上走过。

35、本就颇不平静的中国思想文化界因此产生分歧,两大阵营壁垒分明:陈独秀、瞿秋白、茅盾等为代表,组成了“驱泰大军”,“激颜厉色要送他走”;而梁启超、徐志摩等人则组成了“保泰大军”,一时间爆发了一场鏖战。甚至,在泰戈尔的演讲现场,随处可见驱泰的传单。

36、而在《海边》、《花的学校》里,他又复原为一位诗人。

37、他反对高种姓婆罗门恢复大祭司特权,为低种姓人们争取权益,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国王与王后》、《牺牲》等。

38、诗人的生命激情,若无形的力量,引导着读者走向诗人构筑的激情与爱的世界。

39、这就表明,泰戈尔来华成了当时国内的各种政治势力表明自己立场和态度的一个导火索了。茅盾在这里所说的“邀请太戈尔来中国‘讲学’的‘学者、名流’”,显然是指那些对泰戈尔竭诚欢迎的知识分子或政界名要,如将泰戈尔比作千年前的鸠摩罗什的梁启超,称泰戈尔“老戈爹”的徐志摩,其他还有辜鸿铭、溥仪、陈三立、齐燮元等,而这些人当时所代表的思想本就已受到了激进知识分子的反对,泰戈尔与他们朝夕相处,吟诗唱和,难免要沾点晦气。鲁迅先生就曾语带讥刺地说过:“印度的诗圣泰戈尔先生光临中国,像一大瓶香水似的很熏上了几位先生以文气和玄气”。(25)而陈独秀则因此而直接骂“太戈尔是一个什么东西”:“太戈尔初到中国,我们以为他是一个怀抱东方思想的诗人,恐怕素喜空想的中国青年因此更深入魔障,故不得不反对他,其实还是高看了他。他在北京未曾说过一句正经,只是和清帝、舒尔曼、安格联、法源寺的和尚、佛化女青年及梅兰芳这类人,周旋了一阵。他是一个什么东西!”(26)

40、投稿说明:原创作品,现代诗一般六至八首;散文诗三至六章节;旧体诗词十至十六首,新旧韵均可,但不混用。配上个人简介和相片,放于一个文档。

41、插图来自美国加州艺术家ErinHanson和JustynaKoparia。感谢微博 @ART艺术 提供的图片

42、呵,呸!他们也敢因为圆圆的月儿用墨水涂了脸,便骂它龌龊么?

43、C、1919年,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泰戈尔为此放弃英国国王给他的“爵士”称号。

44、第五种误解是把泰戈尔的思想与他的人格等同起来。反对者有人据此攻击他,欢迎者也从这个角度对他极尽溢美之词。就以对泰戈尔来华最热心的徐志摩来说,也许是泰戈尔头上的光圈散射的光辉让他眩晕不知自己了,也许是他的自视甚高、浪漫气质使他无法理智地观照泰戈尔和自己了,他好象对泰戈尔丰富多彩的作品视而不见,而只看到泰戈尔如泰山日出般光彩耀人的崇高人格。  

45、闻一多:〈泰果尔批评〉,《时事新报·文学副刊》1923年12月3日

上一篇 8字名人名言短句100条(经典25句)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