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狄更斯简介及主要作品(经典84句)

狄更斯简介及主要作品

1、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成为了那个时代英国社会的主旋律。在这一时期,资本家们为了榨取更大的利润而不借对国内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工人的生活十分艰难,待遇难以与其劳动付出所匹配。越来越窘迫的生活使得工人阶级彻底爆发,在1836年发动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宪章运动”,在经过了三次运动的高潮之后,工人们虽然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但是这一活动反映了广大民众的不满和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愤怒,引起了当时英国思想界的巨大反响。(狄更斯简介及主要作品)。

2、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

3、狄更斯把自己的人生观、哲学和道德的思想都总结到了这部创作之中。

4、2018文学考研人最合理的备考策略!(值得收藏)

5、“我一直在希望有一天能回来看看,可是各种各样的情况使我不能回来。多么可怜的、可怜的故居啊!”

6、“这块地还是属于我的。只有这块地我总算还保留住了。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一点一点地离开了我,唯独这块地我保留住了。在这些令人伤心的年代里,就只有这一件东西我还是坚守下来没有卖出去。”

7、 伍厚恺:《论〈双城记〉的艺术特色》,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3期。

8、  (浅色字体是上一篇推送的作者简介复制下来,可略过)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文学成就堪与莎士比亚比肩。其小说创作以展现社会生活的现实为主,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代表作有《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等。

9、狄更斯把自己的人生观、哲学和道德的思想都总结到了这部创作之中。

10、“埃斯苔娜,和我又一次分别,你高兴吗?可是对我来说,分别是一件痛苦的事。对我来说,上次分别时的悲伤和痛苦永远地萦绕在我的记忆之中。”

11、我喜欢狄更斯。最早接触狄更斯,是受到中学时期的一位语文老师的影响。他非常推崇狄更斯,不时会在语文课上给我们介绍一些狄更斯的作品。这位老师经常以家长的身份地位来判别与学生的亲疏远近,对他来说,我的父母大概还是有点用的,所以他对我并不坏,但我真的很讨厌他那个势利的样子。不过,在认识狄更斯这件事上,我确实应该感谢他。这么多年过去,我依然记得他对狄更斯的评价,他说,狄更斯的作品中最突出的就是人道主义精神。读过狄更斯的作品之后,我理解了这个评价,也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人道主义。

12、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涉足多种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有50多部诗集、12部长篇小说、108篇短篇小说、20多个剧本以及大量的其他作品。《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语言朴实,格调明快,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飞鸟集》是一部蕴含哲理的诗集。

13、不过,此时他非常熟悉的伦敦贫民窟,正是日后孕育他文学成就的地方。

14、《匹克威克外传》从1836年3月开始刊行,至次年11月连载完毕。在这期间的前4个月,它遭到冷遇,只印了400份,但从第5个月开始,发行量激增。到秋天时,匹克威克的名字在英国已经家喻户晓。这部小说引起的轰动在文学史上实属罕见,一时间匹克威克式的帽子、手杖、外套、雪茄纷纷应运而生。

15、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的旗手。他的创作和理论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一个新高峰。他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法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侧影。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16、2018年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宝典+秒杀题集》发售啦!(点击查看详情~)

17、除纯文本研究外,随着译介学的发展,在《双城记》的研究领域还涌现了一批从翻译学的角度分析其各种中译本的文章。不少学者和翻译家就《双城记》几个译本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他们指出,在一些译本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硬译”、“讹译”、“漏译”、“错译”、“误译”、“病句”及译文不够传神,未充分再现原作意境等毛病,这在一定程度上令译文晦涩费解,语句不通,从而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效果。

18、    郝维辛是一个既可怜又可恨的人物,她的理想就是利用养女艾斯黛拉伤害男人的心来得到报复的快感。尽管在物质方面她衣食无忧,但内心却极其孤独,举止怪异,甚至可以说是变态和恐怖。最终也得到艾斯黛拉的反抗。不过最终郝维辛还是因自己的做法而后悔,在这里狄更斯也强调了小说的主题:只要真心忏悔,人人都可以得到道德上的救赎。

19、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作家,代表作是《堂吉诃德》。他以骑士小说的写法描写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的冒险经历,达到讽刺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的目的。

20、“我努力工作只是为了生活,所以——是的,我生活得不坏。”

21、《雪国》是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相结合而开出的一朵奇葩。其主要艺术特色是:“悲”和“美”紧密联系与融合;心理刻画细腻传神;重情轻理,追求精神上的“余情美”;注意通过季节变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意识流手法的成功运用和日本传统文学的严谨格调相结合。

22、该小说讲述一位独身的老绅士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个“名流”,也是一个“学者”,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个社团(“匹克威克社”)的创办人。

23、《静静的顿河》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

24、即使在这种孤单、凄凉的生活中,狄更斯对人间众生相的兴趣也从未减退。当时,父亲住的马夏西监狱就是他的家,母亲带着一家人住进了监狱。狄更斯未随家人住进监狱里,只是在周日同姐姐范妮一起去监狱同家人团聚。他总是兴味盎然地听母亲讲监狱里许多负债人的经历,这些都成为他日后作品《小杜丽》的素材。

25、陀斯妥也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现实主义派的作家从他的创作中可以吸收到有益的营养,现代派作家则把他的作品奉为经典,而称他本人为他们的先驱和导师。西方文学评论界对他的评价极高。他的艺术才华,连对他批判最为尖锐的革命作家也是无法否认的。比如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就说过他是“最伟大的天才“。主要作品有《穷人》《双重人格》《女房东》《白夜》和《脆弱的心》等中篇小说以及代表作《罪与罚》《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26、但丁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创作的《神曲》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表现了新旧交替时的矛盾。(详见文末《思想内容的矛盾性》)

27、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28、他带着几个“匹克威克派”出去游历,一路碰到了种种滑稽可笑的人和事。

29、狄更斯的哲学思想之一是环境对人思想的影响。

30、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后来创作才能日渐成熟。

31、《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32、狄更斯的哲学思想之一是环境对人思想的影响。

33、《伪君子》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伪君子形象达尔杜夫。他是一个宗教骗子,靠伪装骗得富商奥尔恭和他母亲的信任,进而一步步为非作歹,最终伪饰被揭穿,露出狰狞的面目和丑恶的灵魂,并受到惩罚。莫里哀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和贪婪,突出地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在艺术上,莫里哀既遵循“三一律”,又突破它,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34、该书揭露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该书曾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及舞台剧。

35、ISBN:978-7-309-14744-5

36、卡莱尔这样评价狄更斯一流的演技:“在听狄更斯朗诵之前,我对一个人的脸部表情和声音所蕴含的能量一无所知。狄更斯表情丰富,瞬息万变,独自表演超过了满台演员,而且他善于模仿各种音调,根本不需要乐队伴奏。……他的确演得妙极了,超过了世上任何一个麦克里迪。他虽然单枪匹马,却使观众们看到了一场悲喜交加、威武雄壮的演出。”

37、他带着几个“匹克威克派”出去游历,一路碰到了种种滑稽可笑的人和事。经过大约两年,他的追随者和他自己都觉得游历够了,“匹克威克社”也宣告解散了,匹克威克先生实行了“退隐”,故事也就此结束了,这部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生活画面,真实地描写了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

38、我于是向前探出脚步。那个身影也发觉了我,也向着我移来,然后又站住,一动也不动。我接近了这身影,看到这是一位女子。我走近一些,身影正想转身,但又忽然停住了,等我走过去。接着,这个身影迟疑了一下,仿佛是显得大惊失色,呼喊着我的名字,同时我也惊叫了出来!

39、而事实上,这个“远大前程”是带讽刺意义的,应该说这部作品的主题决非仅仅是写孤儿皮普想当上等人的理想幻灭的故事,如果这样理解,就领会错了狄更斯创作这部作品的意义。

40、《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它是描述心灵历程的史诗,深入描述了坚强刚毅的心是如何战胜自己心灵深处的怯懦卑鄙的阴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它又是一部音乐的史诗,通过主人公对音乐精神的理解,歌颂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音乐理念。同时通过音乐折射了不同民族精神的融合与冲击,把20世纪那一代人的奋斗与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它赞扬这样一种精神与信念——光明最终将战胜黑暗。

41、与狄更斯的大多数作品相比,《远大前程》的篇幅不算长,但它的脉络却十分清晰。作品不仅对英国社会生活的场景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而且塑造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除了作为主人公的匹普和艾丝黛拉之外,乔的善良与温厚,马格维奇的凶悍与孤独,郝薇香的乖戾与脆弱,都令人难以忘怀。

42、《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维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在抒情和议论中真切而详尽地展示了维特思想感情的变化。以浓郁的诗意和喷涌的激情叙写了维特的痛苦、憧憬和绝望,将他个人恋爱的不幸置于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对封建的等级偏见、小市民的自私与守旧等观念作了揭露和批判,热情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小说也勇敢地喊出了那个时代的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

43、以今天的视角来重读这部小说,也许会感到《远大前程》在有些地方不太符合现代的审美观。比如说作品的人物关系,艾斯黛拉恰好是马格维奇的女儿,抛弃郝薇香的准新郎又恰好是马格维奇的狱友,这种人物关系太过巧合,过于富有戏剧性,反而显得不够真实。没办法,小说是写给19世纪的读者看的,那时的读者大概就是喜欢这样的人物设置。难道这就是今天的读者不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我百思不得其解。

44、Pip是个贫苦的孤儿,与姐姐和姐夫一起生活。一次偶然的情况,他成为富有的老处女Havissham和她的侄女Estella座上客。Pip一心想作“上等人”,疏远了真正的朋友。但最终,他惊异地发现他的保护人实则是他帮助过的在逃的囚犯,关键时刻救助他的也是他的贫贱朋友。Pip恢复了纯朴的天性,对远大前程的期望终成一场幻梦。

45、《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2)《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1)(2)

46、果戈理是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47、《红与黑》成功塑造了于连这一典型形象。于连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出现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艺术典型,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他性格中核心的和深层的内容,这种自我意识在环境外力的作用下,又生出自由平等观念、反抗意识和强烈的个人野心。于连的一生奋斗,激荡着追求自由平等的政治热情,也充满追求个人幸福的利己主义欲望。在他身上既体现了大革命过后英雄主义尚存的法国社会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投射出司汤达自身的人生体验和心理欲望。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反压迫、求自由,坚定地追寻自我生命价值的精神,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的生存需求,因而具有象征的意义。

48、 如果爱上一个人,一定有着某些理由。柏拉图在他著名的Symposium里面说过:爱永远是追寻美的。爱是寻求美的一种过程,那Estella美吗?答案是肯定的。她的美源于两个方面:她相貌上的美,与装扮上的美。书中说到:“ThebeautifulyoungladyatMissHavisham’s,andshe’sbeautifulthananybodyeverwas…AndIwanttobeagentlemanonheraccount.” 于是Pip爱上了她。

49、由于父亲负债被捕,狄更斯的家境每况愈下。11岁时,狄更斯一家住进贫民窟,他中断了学业,再也享受不到在学校读书时的喜悦,他感到“心像被捅了一下”。

50、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始人和代表,他把欧洲的喜剧提到了真正近代戏剧的水平。《伪君子》是他的代表作。

51、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52、这部作品并非任意写出,而是以狄更斯以前的十多部作品为基础,是他思想的总结。

53、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创作中的异化主题、荒诞手法和预言似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小说总的主旨是描绘人类生存境况,以此来揭示世界的荒诞性。

54、《哈姆莱特》代表了莎士比亚艺术的最高成就。一是结构方面,《哈姆莱特》突出地表现出莎剧情节生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哈姆莱特》着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深度。三是在语言上,莎士比亚表现了大师的风范,他将无韵诗体与散文、有韵的诗句、抒情歌谣等融为一体。(相关阅读:《哈姆雷特》节选、简介、简答)

55、司汤达,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与黑》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详见文末:《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

56、《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57、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后来创作才能日渐成熟,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等,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58、罗曼·罗兰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著有十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文学《巨人传》等作品,并获得了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详见《15个最有影响力的法国作家》)

59、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正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狄更斯毕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

60、这里除了一道昔日花园的围墙之外,再没有当年的房屋,再没有制酒作坊,再没有其他连在一起的建筑了。一切当年的建筑均不复存在。一眼望去,空荡荡一片,外面是一道粗糙的篱笆围栏;但我看到一些昔日的常春藤又扎下了新根,在一堆堆废墟上发出了新绿,虽然那么低低地、那么寂寞地在生长着。一扇篱笆的门半开着,我推开它走了进去。

61、署名博兹的随笔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一篇还被改编成滑稽剧在剧院演出。于是,这些随笔产生了良性的蝴蝶效应:第一个效应是他的薪水得以提高,第二个效应是一些名人开始与他结交。1836年,狄更斯的随笔集得以出版,这是他写作生涯中最初的尝试。

62、此小说贯切了狄更斯文以载道的风格,透过剧中孤儿的跌宕起落,表达他对生命和人性的看法。

63、“特别是近些日子,我更常想到你。虽然我生活中有一段很长的艰苦日子,但是我不会去想;我想到的是我竟对珍宝一无所知,把无价之宝竟然随便抛弃。自从我个人的情况不如意后,这些口忆就不得不在我心头占一席之地。”

64、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65、银色的雾气和月亮最初发出的光辉混合一片,月光又和她眼中流出的泪珠融合在一起。她没有意识到我已经看到这一切,想抑制住自己的情感,以平静的语气说道:“你在这里一路走过来,看到这宅邸败落到如此的情况,你感到惊奇吗?”

66、《远大前程》从一个名叫皮普的老人回忆自己人生经历着笔,采用倒叙的手法展开。这大有繁华散尽归于平淡的真实感。好似“源于尘土终归要归于尘土”的要义一样。

67、《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68、    在皮普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出,往往在物质前程越显得远大美好时,他的道德品质越为低下。幸运的是,皮普的道德上的堕落只是暂时迷失了本性,他良心未泯。狄更斯在这一作品中,深刻揭示了种种邪恶的势力对皮普心理成长的腐蚀作用,揭示了所谓的“远大前程”只不过是上流社会腐朽生活的代名词,而对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69、在痛苦中煎熬了两三年之后,狄更斯终于向他心目中的美丽天使倾诉了自己的感情。天使却早已厌倦了这种游戏,她的回答给予狄更斯的只有羞愧与绝望。

70、狄更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

71、    《远大前程》正是狄更斯晚年的作品,这一时期,狄更斯开始自我突破,创作主题逐渐神话,对于现实的批判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制度方面,对于人物内心和人生道路方面有着独特的想法和警示。《远大前程》是一部模仿自传式的手法进行故事描述的小说,也有翻译成《孤星血泪》。这部小说中人物众多,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复杂多变,从中表达出作者对于生命、人性、欲望、理想的看法。

72、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1812--1870)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广泛描写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世界的种种罪恶。

73、1838年是狄更斯最为繁忙的一年,这一年他创作了《雾都孤儿》。小说围绕孤儿奥利弗可怜的童年经历展开,反映了19世纪伦敦下层社会的生活。奥利弗在济贫院出生,连自己的父母是谁都不知道。济贫院的生活非常糟糕,那里的孩子们甚至吃不饱饭,还得做工。可怜的奥利弗因为要求多加一些饭而受到惩罚,他不但被关到黑屋子,还被卖到了一家棺材店做工。在这里他不堪忍受大孩子的欺负和老板的虐待,便逃往伦敦。在路上,他被老贼费金带到了贼窝做小偷。在去绅士布朗罗家偷窃时,他被抓住,送到了法院受审。但奥利弗时来运转,被布朗罗先生收养,过上了绅士生活,但很快他就被这帮贼绑架走了,并被严加看管,不得不继续参与他们肮脏的偷窃行为。在又一次行动中,他受了枪伤,得到好心的露丝的悉心照料,可是露丝却被狠心的盗匪蒙克斯谋杀,而蒙克斯也偶然上吊自缢。警察来搜剿贼窝,盗匪们被一网打尽,奥利弗被解救出来,并回到布朗罗先生身边。小说揭露了当时英国济贫院的可怕生活状况,并通过描写贼窝唤起了读者对下层百姓的同情。

74、    皮普从此过上了富有的生活,在伦敦开始接受教育,由于受到上层社会势利习气的传染,皮普过着奢靡堕落的生活,道德品质也变得低下。而将财产给他的人就是他幼时曾经帮助过的逃犯马格维奇。为了自己的爱情和欲望,皮普处处关注艾斯黛拉,这时郝维辛被人欺骗了一大笔财产,皮普才知道,他所继承的财产其实是非法的,但是他为了不让财产被充公,因此决定帮助马格维奇逃到国外,最终的结果是皮普和马格维奇都被抓进了监狱。

75、祖孙二人被迫逃离伦敦,过着四处乞讨的生活,最后,身心俱受损伤的小耐儿,因精神过度疲劳而夭折,小说描写老古玩店店主吐伦特和他美丽、善良的外孙女小耐儿相依为命的悲惨故事。

76、《雾都孤儿》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77、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到1966年。受苏联影响,我国的学术界对于狄更斯十分重视,并在1962年狄更斯诞辰150周年纪念时形成了一个高潮。与解放前相比,这一时期的狄更斯研究出现了几个大的转向:首先,从侧重译介国外的观点转为以自己的独立研究为主;其次,对国外狄更斯研究资料的介绍从西方学界转向了苏联;此外,在研究方法上,更加侧重从社会—政治层面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如《双城记》对社会的批判、狄更斯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阶级局限等。杨耀明在《狄更斯的创作历程与思想特征》中的观点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狄更斯由于他的阶级地位很容易接受这种思想(即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他真诚地同情在那个社会里受压迫的劳动人民和穷人的处境……指出他们的不幸是统治者造成的;他愤怒地指责政治制度的不民主及腐败、社会的不正义、统治阶级的冷酷、贪暴、虚伪及其他罪恶”,“然而,狄更斯惧怕并且反对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提倡敌对阶级相互谅解、融合,在保存私有制度阶级差别的条件下改善劳动人民群众的处境”。“在反映、批判那个罪恶社会时”,他“是伟大的”,“当提出治疗社会疾病的药方时,就变得糊涂甚至有害了”。

78、《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每部分33篇,加上《地狱篇》前的序言,共100篇。全诗像一篇庞大的寓言,充满了象征的意味。诗人以黑暗的大森林象征意大利的黑暗现实,以诗人的迷途象征人类的迷惘,以三头猛兽象征阻碍人们通向光明的社会恶势力,以维吉尔象征理性和哲学,以贝雅特丽齐象征神学和信仰。诗人以一个寓言式的故事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复兴意大利,认识最高真理,达到完美境界的理想之路。人类要想走出黑暗、回归正途,就需要在理性的引导下去认识人类所犯下的罪恶,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游历地狱),涤除各种罪恶,改正错误(游历炼狱),在道德上加以净化,然后还要在神学和信仰的引导下去认识最高真理,达到至上之美的境界(天堂)。但丁给我们指出的是一条道德自我完善的“内圣之路”。

79、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80、这笔财产后来归老哈蒙的佣人鲍芬夫妇所有的,约翰的未婚妻贝拉小姐也由鲍芬夫妇收养,从此展开了一场争夺,许多人使出种种伎俩,企图从这堆垃圾变出来的财富中分一杯羹;

81、多余人,大多是一些想改变社会,却只停留在想象阶段,没有付诸行动,或者说是无力去改变社会的贵族青年的形象。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详见文末《多余人》)

82、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83、《匹克威克外传》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