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成语典故大全(经典70句)

成语典故大全

1、比喻费力小,收效大。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2、词目心花怒放发音xīnhuānùfàng释义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3、(出自):《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4、我想东山再起、可家无长物、往昔让梨推枣、叹世人我见犹怜、只愿完名全节、可困难成千上万、心中一筹莫展、独尝个中滋味、但求悟迷一如、落个空空如也、谁知问道于盲、个个答非所问。苦啊······

5、(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6、(乘风破浪):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7、西汉时,有一个叫刘歆的人,字子骏,是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曾拜为黄门郎(内廷侍从官)。后来与刘向共同掌管校勘和整理典籍,进行学术研究。在校勘工作中,他阅读了不少秘藏的古籍,发现了一本古文《春秋左氏传》,爱不释手。经过研究,刘歆认为,《左传》是一本珍贵的文献资料,便建议为《左传》等古籍建立学官。汉哀帝(刘欣)知道此事后,就命刘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左传》等一批古书的义理。但诸博士既不同意为《左传》等建立学官,又不肯讨论研究此事。刘歆对众博士的这种态度很气愤,给管博士的太常写了一封公文,对此提出了批评和抗议。

8、(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9、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10、(解释):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成语典故大全)。

11、(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12、(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13、(老而弥坚):弥:更加。人虽已老,但志向却更加坚定。

14、(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15、(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6、(风尘之志):风尘:比喻纷乱或污浊的生活,旧指仕宦。指作官的志向。

17、(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18、(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19、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20、据唐代李吉甫著《元和郡县图志》中“褒城县”条下载:“褒国,在县东二百步,褒姒之所出也。”褒国是褒姒的家乡。汉中地方志又记,褒国故址在骆骆坪,今属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花果村。唐代著名诗人胡曾也写有褒姒倾国诗篇:“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即所谓“倾城倾国”是倾覆邦国的意思。这就是“倾城倾国”或“倾国倾城”典故的出处。古人把西周灭亡的历史罪责强加在褒姒头上,显然有失偏颇。 

21、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2、(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23、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24、(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25、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人们以为他说大话。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26、(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7、(得輶如毛):輶:轻。德行轻得如同羽毛一般。指实行仁政并不困难,而在于其是否有志向。

28、大名府留守梁中书很欣赏杨志,有心要抬举他,恐众人不服,下令在教场中演武,给杨志机会。杨志高兴的说:“小人武举出身,曾做过殿司制使。这十八般武艺,自小习学。今日蒙恩相抬举,如拨云见日一般。杨志若得寸进,当效衔环背鞍之报。”

29、成长必读:中国成语故事18(骄奢淫逸、狡兔三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0、词目趁火打劫发音chènhuǒdǎjié释义趁:乘机.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31、(典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战国策·齐策一》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宋史·李显忠传》

32、成长必读:中国成语故事43(心腹之患、行将木就、胸有成竹)

33、(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34、《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张著商议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行前赵云和他们约定了返回时间,过期不归就带兵出寨接应,正与曹操亲自统率的部队相遇。赵云同曹军厮杀起来,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救回了黄忠和张著。 

35、(解释)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

36、(任重至远) 愿意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

37、(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38、(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39、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40、典出洋县北宋文学家、画家文同喜欢咏竹、画竹,以言志表其气节。他所墨竹意趣天成,独树一帜,被画坛称作“湖州画派”。文同主张,画竹时必先有成竹在胸。“成竹在胸”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汉中洋县。 

41、(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42、(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43、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于使用斧头砍削木器,所以人们认为在他的门前舞弄斧头是不自量力的行为。明代诗人梅之涣讥讽在李白墓前题诗的人,写过这样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44、(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5、春秋时,哲学家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社会:国土面积小,人口稀少。人们不用坐车乘船到远方去;没有战争,人们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稳;与相邻的国家望得见,但不相往来。

46、  公孙丑听完孟子的这一席话,茅塞顿开,终于明白了曾参追思故父的一片孝心。

47、(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48、(出自):《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9、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血恨。为激励斗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50、(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1、(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52、(解释):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53、(志大量小):志:志向;量:度量。志向虽大,但心胸狭窄。

54、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关措施。也作“对症用药”。

55、成长必读:中国成语故事37(螳臂当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外强中干)

56、(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57、秦王看过仇人樊於期的人头後,又要看地图。荆轲捧着地图来到秦王面前,献上去。秦王慢慢展开地图来仔细看,当地图展到尽头时,藏在里边的匕首露了出来。

58、词目饮水思源发音yǐnshuǐsīyuán释义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59、(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60、(典故)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

61、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62、(出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63、(注释)鼓:指高的戏鼓。作:振作。气:指勇气。

64、  公孙丑又问:“既然烤肉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的父亲也都是爱吃烤肉的人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烤肉,只戒吃羊枣呢?这能说明他是有孝心的人吗?”

65、(登高望远)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66、(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67、词目望洋兴叹〖成语典故〗发音wàngyángxīngtàn释义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68、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69、(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