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孔子的名言及解释(经典96句)

孔子的名言及解释

1、翻译: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2、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及所哺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4、“三十而立”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全文是“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都将文中的“立”理解为成家立业。十一长假又要到了,想必不少父母要拿出这句话来说事儿,下面小史来告诉你真相是什么。

5、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6、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7、译文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8、译文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10、·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君子坦然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坦然。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

12、译文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13、翻译: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孔子的名言及解释)。

14、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15、·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16、译文《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17、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19、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2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2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释义: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22、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3、(翻译)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还又怕失掉。“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释义: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

26、译文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27、译文: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28、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29、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30、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1、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32、别人不了解我的才能,我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33、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释义: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34、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品德),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的才能、品德)。

35、冉有问:“听到可做的事,就去做吗?”孔子说:“是的。”

36、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全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38、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 :孔子说:“机敏又喜欢学习,向比自己学问少的人请教时,不会觉得没有面子可以称为文人了。

39、·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0、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41、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4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43、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读”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你看,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断句的重要性大家都懂,举以下二例再次强调:“一男子扬言要整成都教授,成都教授纷纷搬家”,“草帽路飞说要当上海贼王,上海居民加紧防盗”。

44、(翻译)孔子说:“出门做事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认真,役使老百姓就像承担重大祭祀一样慎重。凡是自己不愿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无论在邦国里做事,在家族里做事,都不要让人怨恨自己。”

4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释义: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又能学习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做老师了。”

47、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48、孔子说:“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导的。”

4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5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5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译文)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5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释义: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5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54、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55、翻译: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5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

57、后半句的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

58、真丨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59、·言必信,行必果。(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说到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有结果。

60、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

61、·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出处)《论语·尧曰篇第二十》(译文)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62、·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有毛病不改,他这一生也就改不了了。

63、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

6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65、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6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67、译文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68、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69、译文: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7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71、译文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7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7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7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

7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关心合不合道义;跟小人谈事情,他们只关心是否有利可图。

7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7、误解:“三十而立”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全文是"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都将文中的“立”理解为成家立业。十一长假又要到了,想必不少父母要拿出这句话来说事儿,下面小史来告诉你真相是什么。

78、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79、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80、译文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81、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8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84、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8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8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87、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

88、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89、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我就不再教他了。”

9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上学习,喜欢学习不如快乐学习。”

9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9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释义: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93、有教无类——释义: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9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9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方面的东西,那就不要再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