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高中语文必背论语十二章(经典59句)

高中语文必背论语十二章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2、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3、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孔子说:“有意识地去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把学习当作乐事的人。”(高中语文必背论语十二章)。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8、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9、而:连词,表示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1、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2、在《论语》中,孔子用“     ,     ”强调人要讲“仁”,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意义。

13、关于《论语》的书,真是汗牛充栋,举不胜举。以下列举一部分:

14、  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15、“文质彬彬”的意思就是富有华彩文饰的外在美和质朴的内在美之间均衡相配,相得益彰,这样一个人就可以成为朴素而又文雅的君子了。但文和质的搭配失调了会“野”,会“史”,意思是过于朴素就会显得粗野,过于追求纹饰,就会显得虚浮。儒家所谓君子的纹饰华彩的外在和质朴无华的内在是什么?从“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看出君子的内在质朴本质是仁义,表现出来的是“礼仪”“谦逊”和“诚信”。所以“仁义”与“礼乐”的关系,就类似于一对“质”和“文”的关系。《论语·八佾》记载:“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丧失了仁义的本质,礼乐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论语·阳货》记载:“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言下之意就是,玉帛钟鼓是表面,礼乐的真正内核还是仁义的精神,有了这个精神,礼乐制度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仁义”和“礼乐”是“质”和“文”的关系,“礼乐”与“玉帛”“钟鼓”也是类似关系。孔子注重外在呈现形式背后的实质内容——具体到儒家君子的修养,就不是鼓琴鼓瑟,穿上礼服那么简单,而是心存仁义。

16、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7、朱熹《论语集注》——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和《中庸》,合《论语》、《孟子》为《四书》,自己用很大功力做《集注》。固然有很多封建道德迂腐之论,朱熹本人也是个客观唯心主义者。但一则自明朝以至清末,科举考试,题目都从《四书》中出,所做文章的义理,也不能违背朱熹的见解,这叫做“代圣人立言”,影响很大。二则朱熹对于《论语》,不但讲“义理”,也注意训诂。所以这书是论语注疏中的重中之重,非今人之注疏可比。

18、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9、在《论语》中,“     ,     ”两句从生死角度表达了追求真理的决心。

20、•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1、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2、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簣,进,吾进也。”(《论语·子罕》)

2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4、①子: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尊称为“子”,这里是尊称孔子。

2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6、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27、孔子说:“质朴胜于文采的人,只能在民间做个普通老百姓;文辞略胜一筹而不能做到朴实讲诚信的人,那么他只能做个官员的助手或属员,听命于人。只有将自己打造成文辞与朴实诚信萃集的人,然后才能成为地位高尚的人。”

28、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0、3)吾日三省吾身(     )              

3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2、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3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3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5、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开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3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7、    一言:一个字。行:奉行。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喜欢,想要(做的事)。施:施加。其:大概

38、《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若干篇章组成,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我们知道《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这样合起来,就共称“四书五经”了。

39、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40、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1、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足,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42、  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43、何晏集解、邢昺疏《论语注疏》——在《十三经注疏》中,除武英殿本外,其他各本多沿袭阮元南昌刻本,因它有《校勘记》,可以参考,基本文文字出现于《校勘记》的,便在那文字句右侧用小圈作标识,便于查考,非今人之注疏可比。

44、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4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6、背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7、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9、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

50、孔子说:“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人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5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52、孔子说:“学了之后而能时时践行,不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也不怨恨,不正是君子的作风吗?”

53、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54、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5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5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58、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谋(出主意)而(表转折)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表转折)不信(诚信)乎?传(传授的知识,名词做状语)不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