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解析(经典68句)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解析

1、    第三个层面就是故事的真相,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但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找到一些残酷的可能性。真相早已沉没在不可知的迷雾中。可能派也不记得真相,将真相从潜意识里抹去,在这场逃亡中的心灵冲击加上从小接受的宗教神话故事的熏陶从而产生奇幻的梦境也是有很大概率的,况且印度教徒历来就认为,人生存的世界本来就不过是大神“毗湿奴”的一场梦境。(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解析)。

2、后现代一大基本特征“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3、Pi在岛上吃了植物根茎,老虎吃了狐獴,这是食母的暗喻。有一种说法认为,根茎和狐獴代表尸体的肌肉纤维和蛆虫,代表了吃人,这两个比喻在电影里找不到可参照的点。李安如果要设一个比喻,一定不会只设一次,一定会重复多次,或者找另外一个参照点,所以这个猜想是否成立,需不需要影射到如此细致,有待商榷。但食母是确凿无疑的。

4、电影讲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227天最终获救的故事。

5、这是一部充满奇幻场景和与隐喻色彩的电影,更是一部制作精美的作品。本期温影析影,Stephen老师从电影制作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讨这部历久弥新的电影。

6、影片通过美好、魔幻、诗意的镜头语言为配乐的引入带来了广阔的自由度与创造性,展现了配乐与镜头相融合的独具艺术性的风格。

7、“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影片对于灵性兽性寻找磨合点的把握实际上是非常到位的,在派尝试驯服的时候老虎这猛兽时,我竟心里暗暗希望他能和老虎亲昵如宠物,而后我忽然意识到我这过于理想主义的念头,在残酷的现实中是与之脱节的。而灵性和兽性必定是两个不相容的精神,只能寻求平衡点而不是将其中一者舍弃,人生下来自是以灵性压抑兽性,信奉宗教、与人相处等都是在丰盈灵性的过程。

8、(10)王一川:《语言乌托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50页。

9、  第一。少年Pi的小说属于扬马特尔,少年Pi的电影属于李安。李安的电影基于原著,但又不尽相同。他保留了故事框架,进行了改动增删,使之混杂入了李氏基因,从而变成另外一样东西。因此,我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将会彻底抛开原著的干扰——不涉及原著情节,不涉及原作者用意,不比较两版之间的差异,总之就当是我们从来不知道这部电影还有原著——只专注于导演在银幕上给我们摆出来的东西。

10、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漂泊227天的故事。在漂流的过程中,少年派探寻信仰,通过对信仰的寻找,本能与理性的对垒,人性与兽性的博弈,挖掘着人性中理性与兽性,在人性不断与兽性抗争中,折服于内心深处的信仰也在不断被质问。

11、当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刺激无比的暴⻛雨,在一瞬间就成了吞噬货船的大灾难。船沉了,但是派却奇迹似的活了下来。

12、与内心这个真正的敌人相比,派与老虎的矛盾降到了次要位置。他最终决定让老虎活着,而且学会了与它相处,和它共存。派说,没有什么会比生命失去意义更令人绝望的事,是这只老虎带给了他恐惧,也激起了他求生的本能。  

13、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了小说原著中的许多细节,解读起来自然与原著不可能完全相同,电影中必将体现着导演李安个人对这个故事的许多诠释。当然,电影的故事结构与小说原著还是基本一致的。信奉三种宗教的派,在和家人迁居加拿大的过程中在海上遇难,不得已与一只孟加拉虎共同在海上生活数日,最终脱险回归陆地生活。海上与老虎共处的部分是影片的重点,也是最吸引观众的地方。派在与老虎共处的海上漂流生活中,遭遇了种种的困难,在多次的努力后仍处于困境之中时,派对着空中像上帝发出了质问,质问得不到答案时,不再抱怨,准备接受一切,就在这之后,他们的小舟停靠在了一个岛屿旁。欣赏完这一故事,不由得联想到《约伯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约伯记》无论是故事层面还是最终的寓意都有着相当程度的互文性。互文性,即是主体间性,亦是一种对话关系,在对话的过程中完成自证或彼此验证。

14、冒险的旅程开始了。而这头过去在派的面前展露本性的猛虎,则成了派的大敌。然而在学习共存的过程中,理查德·帕克逐渐成为派重返人世的最大希望。

15、后现代其实也可以看到,李安新片120帧4K3D《双子杀手》的影子——模糊艺术与真实的界限。

16、谎言本来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可真相往往也乏味甚至残忍。人们总是不经意地向往和趋近于美好,因此谎言也有了存在的意义。谎言也能被阐述地非常浪漫,只因这事件背后的真相触动人心,如果直白地讲述这场漂流,那么派的冒险充满血腥和残酷,如果直白地讲述父亲的故事,那么大鱼这份爱也变得寡淡烂俗。生活并不是处处美好,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份能包裹疤痕或惊喜的外衣,谎言不止,即使痛苦也能保浪漫不死。

17、在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电影构图和景色真的是很养眼,视觉盛宴,大饱眼福,话不多说,来几张图!

18、历尽千帆,派终于不再迷茫、徘徊于各类宗教之间无所适从,他经过试炼,体会到了所谓信仰,就是人心中精神的力量。

19、   摄影师认为影片最大的困难就是要在一缸水里进行两个半月的拍摄。影片在翻浪箱中制造暴风雨、阴天、月夜、漂亮的鲸鱼和各种各样的场景,利用水泵制造汹涌的水。所以不仅要将巨型摄影机拉往不同的位置拍,还要给各种器材做好防水措施。 

20、无可厚非,在《少年派》的叙述形式方面,李安导演将东西方艺术的优点进行了缜密的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广阔而不刻板的新型表述方式。而正是这种形式,也昭示出了李安导演“如猛虎轻嗅蔷薇”般的叙事风格。

21、此时印度发生了全面性的改变,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以追求更好的生活。

22、童年时代的派盲目的相信神,觉得老虎有灵魂,父亲为了让他“不被这些故事和光影给迷惑了”,让他亲眼见识虎食羔羊,明白社会的复杂。这个血腥的场面让他觉得“世界不再那么有魅力”,后来遇见以舞蹈敬爱神灵的阿南蒂,他才再次寻得生命的意义。     

23、成年pi的演员伊尔凡可汗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一个少年的冒险故事,实际上隐藏着很多隐喻,它有许多平行空间,很多层次。”做一个活着的好人,心中住着一只野兽。

24、   在道具方面上,这部电影也非常用心。比如全片中主角大量时间所在的救生艇,参考了1940年代钢制救生艇,通过白色的防水布将救生艇分隔为“空船舱”“白布下”“白布上”三部分。空船舱给了派打斗与老虎生存的空间,白布下方的物资确保派的生存,而上方隔离出了一片派与老虎的安全区。后面派运用救生衣,桨等工具自制了一个小木筏用来隔绝他与老虎,使派获得了独立的空间,木筏的机动性也使其可以与老虎流畅互动。同时,导演让木筏巧妙的形成了一个圆形这一象征符号。

25、显而易见,李安对此进行了周密的布控——他通过描述儿童时期的派与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渊源的情节,进而将电影想表述的信仰问题放大到全人类面前。

26、随着故事的发展,经历了海上漂流磨难的派,终于停靠在一个荒岛旁。荒岛上充足的植物根茎以及漫山遍野的狐獴,使饥饿已久的派和理查德·帕克都得到了食物满足。荒岛的夜晚如童话般梦幻,美丽。但伴随着一颗人类牙齿的被发现,派认识到这是一个食人岛。派首先发现,岛上生物赖以生存取水饮用的湖泊在夜晚会变成具有腐蚀性的吞噬生命的食人湖,继而根据这颗人类牙齿,派认定这个岛是食人岛,选择离开荒岛而回归人类社会。在这里,笔者认为,派对荒岛“食人”的定性一方面基于现实的考虑,即食人湖的危险存在,另一方面则是荒岛的孤寂生活,更会“食人”,会让人失去人作为人的东西,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情感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持有只能在人类社会中生活才会存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人是一种政治动物。一个在本性上并不是偶然性地脱离城邦的人,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就是一个鄙夫。……城邦是自然的产物,而且先于个人,因为如果个人被隔离于城邦之外,就不再是自足的了,就像部分之于整体一样。不能在社会中生存的东西,不是城邦的组成部分,它要么是禽兽,要么是神。”(8)“人对共同生活的追求是天生的、必然的。”(9)人天生是要过群体生活的,否则不是人。此刻的派该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果在荒岛上生活下去,吞噬掉他生命的不仅仅是“食人湖”,还有寂寞的野人般的生活。这一选择,无疑与另一个著名的漂流者的选择不同,那位便是《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

27、很显然这两个故事里有共同之处,斑马和水手都摔断了腿,厨子和鬣狗都很残忍,猩猩就是派的母亲,老虎就是派自己。

28、李安一开始将视角放在了印度这片土地上,随着派的父亲“全家人向西迁徙”号令后,影片视角随之扩展到三大洲两大洋之中的广阔领域。

29、《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30、因此,第二个故事才是真是发生的:大船遇到风暴,当Pi跳上救生船之后,在中国船员用汉语大喊“斑马!斑马!”后,斑马跳进了救生船。此处暗示中国船员的角色对应。当派的母亲想换素的菜品时,厨子表现的极为恶劣戏谑,刚好符合鬣狗穷凶极恶的品性。猩猩是漂流很久之后才找到救生船并在派的帮助下上船,并且只有猩猩是在派的帮助下上船。在猩猩被鬣狗咬死之后,老虎才突然出现反扑了鬣狗。这与第二个故事中派的母亲被厨子杀了之后派终于忍无可忍杀了厨子的出场顺序一致。

31、(8)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姚仁权编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第3页。

32、(4)转引自(法)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页。

33、在选择移⺠加拿大之后,派的父母关闭动物园、收拾所有家当搭上一艘日籍货船,而派也离开了他的初恋情人。

34、由于李安喜欢拍情感强烈的电影,而且他的作品多变,于是投资方决定由李安来拍摄这部电影;而改编原著的任务则指派给了凭借《寻找梦幻岛》入围第7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大卫·马戈来操刀。马戈坦接下这份工作之后,就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原著转换成剧本。

35、影片中最大的悬疑,就是沉船的真正原因,据派回忆,先是听见一声爆炸,然后船就迅速沉没,而且那种程度的暴风雨根本不足以让轮船失控坠海,派望向海底时,轮船残骸的底端明显有被炸毁的痕迹。被两位日本人询问时,派连自己杀人吃人的恐怖事实都敢和盘托出,却对轮船失事原因避而不谈,背后的真相令人怀疑。

36、在李安以往的作品里,更不难发现这种“心有猛虎”的狂野感,譬如《断背山》里的两男多年后在屋外相见后的拥吻,还有《色,戒》里王佳芝过于投入与敌人的周旋,以至于将感情空投到了一段危险的情爱之中。

37、如果这部《少年和老虎海上历险记》情节发展到此为止,确实是乏善可陈了。但是直到少年派讲出最后那个所谓杜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救生艇上并没有动物,只有一个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派和他的母亲。厨子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母亲,派忍无可忍同样地杀害并吃掉了厨子,最终活了下来。往复的镜头一幕一幕在脑海中闪现,之前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细节都成为了伏笔,整个故事串联起来,打破了原本和谐并且奇幻的冒险故事,一个有些残酷无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现在眼前。

38、少年派在第二个故事中说厨子杀死了他妈妈,然后没有反抗被他又杀死,其实有点讲不通。十恶不赦的厨子杀了他妈妈又怎么会放过他?更谈不上丝毫不反抗而任他宰割。少年派看似温顺实则内心十分坚硬,从饭桌上他信仰三个宗教而他爸爸让他理性思考,讲了很多之后,结果他却要受洗可以看出,他不会听他爸爸的。

39、这部电影的揭示了人性与兽性的对抗,引发了人们深思。与这场奇幻的故事不同的是影片源自于1884年的真实海难事件。

40、由于李安喜欢拍情感强烈的电影,而且他的作品多变,于是投资方决定由李安来拍摄这部电影;而改编原著的任务则指派给了凭借《寻找梦幻岛》入围第7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大卫·马戈来操刀。马戈坦接下这份工作之后,就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原著转换成剧本。

41、《鲁滨逊漂流记》早就讲述了一个海上航行者遭遇海难流落荒岛成功生存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中的荒岛生活,基调是乐观的、是充满创造力的。《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从小生长在中产阶级家庭,可以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可他不满足现状,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向往一种新的生活。于是选择离家随船航行。在海上多次遇险,多次幸免于难,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鲁滨逊都没有退缩放弃自己的想法。海难之后被迫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此时的他不是被动地生存,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一个荒岛建成了有人居住的家园,称其为“我的小王国”。28年的荒岛生活没有毁灭他,却促使其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成为一个英雄。最初的鲁滨逊也是没有人类同伴,仅找到一条狗、两只猫为伴,孤寂地在荒岛上生活,十几年后才遇到了星期有了人类的同伴。十几年的时间没有让鲁滨逊变成野人,反而个人的事业得到大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一个创业神话。《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同样有遭遇海难的派漂流到荒岛的情节,这一点无疑与《鲁滨逊漂流记》有着互文性。可是这里的互文与前面的互文又有所不同,这里在互文的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解构。当然这里也有个细节,就是所有流落荒岛的人都想回到人类社会的,只是有的人没有机会和没有办法回来。这一部分内容大家都是共识,但是对于事件之后的发展以及最后结局的描绘则是大相径庭的。笛福笔下的鲁滨逊在荒岛上开拓建设自己的王国,派则选择立即回归人类社会。派的不同于鲁滨逊的选择,即是一种对鲁滨逊选择的解构。

42、影评:影片上映后,在国内掀起了观影热潮。对于片末少年派给出的两个不同版本的“漂流故事”的孰是孰非引发了的激烈讨论。笔者此处仅就自己认为有益之处提出来与读者共享。

43、善良占据上风后,就是胜利吗?人性如果这么肤浅就好了。他们进入了那个食人岛,白天的美丽和安宁,使得善良派有了定居于此的打算。但代表黑暗的老虎却一到晚上就回到船上。白天安宁,晚上变质的小岛,其实就是人心的宁静和归宿,这种想法带给人停留的预约,却真的如食人岛一样,晚上会吃掉人。

44、代表着善良的派终于找到了驯服、训练老虎的方法,说明善良的人性正在影响邪恶黑暗的人性,善良的派上了船,并且划定了地盘,在吃光尸体后,正反不同的人性终于回到了身体里,并且正义善良的一面占据了上风。

45、  在这之前,Pi应该已经做过类似的事情。在幻想层面,鬣狗杀死了猩猩,老虎杀死了鬣狗,但很快鬣狗、斑马和猩猩的尸体全都消失了,全都被老虎吃掉了。投射到现实层面,厨师杀了母亲,Pi杀了厨师。然后面临饥馑的Pi吃掉了水手的剩余部分和厨师,最后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母亲的尸体。

46、没有一个公共的、正确的、独一无二的答案,这正是《少年派》的魅力之它让每一个观者都成为主人,而传统意义上负责阐释影片的职业影评人或者编导,此时都退场。

47、《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无论是小说原著还是改编的电影同样可以让读者和观众联想到若干篇文学文本。因为电影版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着电影导演的二次创作,突出的重心与小说原著会有些微的差别,所以暂不涉及小说原著,仅根据影片的表现内容来谈。虽然电影和文学并不等同,但不可否认,二者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并且本文展开论述的前提是仅关注电影的故事结构和主题思想,不涉及电影拍摄的技术层面。

48、  换句话说,第一个故事里的人与虎,是第二个故事人性与兽性之间天人交战的投影。Pi不愿正视吃人的现实,只得一分为变成人与虎的奇幻漂流。这在许多影评里都有提及。

49、  对虔诚者,他选择信仰是去解决问题。而Pi这样的人,他选择信仰,只是为了逃避问题。信仰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具体膜拜的对象,而是一个寄托,一个可以逃遁的空间。

50、而在这个成就之上,影射的则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就像π值的无穷尽一样。

51、链接:https://pan.baidu.com/s/1_RGk2jryn2kkgMaOC-NVTQ?pwd=25pf

52、《 Pondicherry 》(《朋迪榭里》)

53、而李安的含蓄手法,在恰当时候刚好可以形成一种张力,这比直接了当地陈述更有戏剧冲突。

54、故事的结尾,当派与两个日本的公司代表讲述了他的奇幻冒险之后,两个日本人并不相信且视为儿戏,并希望派讲出一个没有动物,没有小岛,没有狐鼬的真实故事。然后派讲出了另一个版本的海上求生记——其实,救生艇上并没有动物,只有一个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派和他的母亲。厨子先后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母亲,最终派忍无可忍同样杀害并吃掉了水手。最后的现实是,最终只有派活了下来。

55、于第二个故事中,大多人认同老虎正是少年派的内心兽性代表,要生存下去就要使用非常手段,而这所谓的非常手段不仅背离宗教,也逆反了人性。于是这里常被解读成那句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的诗句: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56、此片也可作为青少年励志的教材,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困境的价值——它积极的一面。困境磨练人的心志,使人变得坚强、成熟、不凡。在现实生活和历史故事中,困境中成功的不乏其人。可以说,任何人要成就一番事业,要获得任何成功都必须经历困境的磨砺。

57、  回想一下第二个故事的过程:Pi、母亲、水手和厨师登上救生艇。水手受伤,很快死去。厨师将其吃掉。然后Pi不小心放跑了一只海龟,被厨师殴打。母亲与厨师争执,被厨师所杀。厨师把母亲的尸体扔进大海喂鲨鱼。Pi出于愤怒杀了厨师,并吃掉了他。

58、veinorvine?maggotormeerkat?

59、著名导演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为我们呈现了一次险象环生又诡谲梦幻的冒险。

60、最后出现派的一家,印度妻子和两个孩子,和自己父母的家庭一样,预示着人生就是一场场的轮回。

61、  可这场危机太过强烈,于是Pi的人性和兽性不得不暂时达成统或者说妥协,把母亲当成毗湿奴的化身,重演吃鱼时的故事,并且构造出一个毗湿奴食人岛的幻象。正如电影开头讲述的,到了夜晚,我们都生活在毗湿奴的梦里。

62、人大概都存在双面性,简单说就是善与恶、美与丑共存的,甚至在面对同一事物是也是存在对立视角下的不同结果。

63、陪他飘扬渡海的动物们也许是派无法正视人性的阴暗面而虚拟出的童话,海上奇幻之旅轻得像一个不可触碰的梦境。李安和他的制作团队成就了这种暖色调影片与阴暗人性的巨大反差,配乐人麦克·唐纳的加盟也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64、  酸潮是一个意义异常清晰也异常恐怖的比喻。如果想表达母亲死亡的意象,有很多种办法,最简单的比如说潮水慢慢淹没岛屿,代表母亲的溺水;或者鲨鱼啃噬小岛的根茎,代表葬身鲨腹,等等……可李安选择的是一个非比寻常,几乎和海洋没有一点关系的比喻:酸。

65、  到了夜晚,酸潮涌动,莲花里只残存一颗牙齿。等到Pi夜晚打开莲花看到人牙时,林中莲花的暗喻发挥了作用,他的理性之火终于觉醒,意识到自己做下的极恐怖的事。

66、无疑,在《少年派》中李安导演通过将两个独立的故事并列在一起,而后又通过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了串联式的贯通讲述。从商业片和艺术片的性质分析,导演是将一个以票房为创作源头的故事和一个通过艺术阐释人间冷暖的故事进行了缜密的结合。如若把这两个故事看作为两个不同的画面时,那么李安主要使用了交叉蒙太奇式剪辑手法。

67、一本旧的求生手册、海上的生物光、壮观的飞鱼群在空中画出的虹弧、闪闪发亮的碧波、以及一头跃出海面的座头鲸,都能让派得到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