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茨威格简介及作品(经典74句)

茨威格简介及作品

1、1916年,在莫扎特故居萨尔茨堡购买了房屋;结识女作家弗里德利克·封·温德尼茨;创作了戏剧《耶利米》,第一部反战剧在瑞士首演,取材与《圣经·旧约》中的《耶利米书》。

2、同样的道理还可以用在《马来狂人》里,主人公也在那么一个瞬间对前来寻求帮助的女子产生了邪恶的念头,致使这个未婚先孕的女人为保持名节而丧生于污秽的小屋里。他追悔不已,这个在马来西亚的荷兰人,长期与底层社会的渣滓混在一起的医生,遵照了那个女人的遗言,为维护她的名声,以命相搏,与她的棺木一起葬生大海。

3、渺小的心灵容易原谅一个君王获得令人头晕目眩的财富,却不容易原谅和他们受到同样重压的同命运的难友获得微不足道的一点自由。

4、正是因为这双眼睛看社会太透彻,他才对所处的社会充满了失望,而他却无法从这种社会中解脱出来,从而缺少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5、同情是把两面有刃的利刀,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茨威格简介及作品)。

6、所以他们那个年代的名人互相都认识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

7、茨威格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创作,主要以“情感、激情—情欲、女性”为主题,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展现出的各种复杂丰富的感情活动和心理状态,恰与中国读者的审美期待视界相融通。

8、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杀。

9、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大师举行国葬。成千上万的民众,不久前曾踊跃参加这位作家的朗诵会,这时怀着悲痛的心情跟在灵车后面为他送葬。

10、爱是一个人的事情,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所以,我爱你,与你无关。

11、思想虽然没有实体的,也要有个支点,一失去支点它就开始乱滚,一团糟地围着自己转;思想也忍受不了这种空虚。

12、赞美纯真:《里昂的婚礼》《看不见的珍藏》《昨日之旅》

13、   对一个平庸的作者来说,最幸运的莫过于其生命力短暂的作品的某一情节,被一位罕世奇才借用到自己的传世之作中,借雄鹰的翅膀,将其默默无闻的名字升入永恒。

14、《看不见的珍藏》的故事同样令人感动。战乱时期通货膨胀,逐利的商人施展奇技淫巧以一堆废纸收购价值连城的古董。一个拥有许多珍贵藏画的老人也深受其害,但是他不知道,因为他早已失明,家人为维持生计,不得不偷偷把藏画出售,换来很快就贬值的钞票。

15、《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其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

16、再者,本篇文章中足见茨威格细节刻画功夫之深:

17、作者带我们一起抵达人性的幽暗谷底。只有最具有冒险勇气的人才敢走下去,踩在湿滑的霉迹斑斑的楼梯上,随时可能有掉下去的危险;不等你走到底,异样的气味,震颤的声音,已经从幽深的地下涌上来,让你冷汗直冒,手脚打颤。

18、《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BriefeinerUnbekannten)》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在国内最出名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9、历史上对于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的失败众说纷纭,关于官兵素质,兵力分散不均,普军反击等原因与本文无关,不过多赘述。

20、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似空气般贯穿全书。

21、茨威格在序言中说,一个民族千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即人类群星闪耀的时辰。

22、老人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度过幸福的一晚,激动得老泪纵横。

23、一个人一辈子只死死地盯着看一生中唯一的一点,只盯着看其中唯一的一天,实在无法忍受。

24、人变老其实并不意味别的,只意味着不再对往事感到害怕。

25、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主张从宗 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办法。

26、《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文章前半部分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长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全文看,我们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再有比喻、夸张的大量运用,把我们带进无穷想象的空间,让我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特征突出,而且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27、苦难只能激发出人的潜能,而不能给予人欠缺的品质。

28、该作讲述轻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贵族地主封·开克斯法尔伐的女儿艾迪特。这位姑娘生性活泼,正值繁花似锦的年龄,却不幸下肢瘫痪,霍夫米勒对她深表同情,却因此酿成悲剧。

29、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30、因此,茨威格在这里从小人物思考的角度就让人耳目一新。黑格尔说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庸才,第三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蠢才。茨威格的独具慧眼,是这篇文章饱受推崇的重要原因。

31、人变老其实并不意味别的,只意味着不再对往事感到害怕。

32、罗曼·罗兰和斯蒂芬·茨威格两人从某些方面来讲,极为相似,他们的大部分作品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创作,作品共同流露出了对光明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以及人道主义的关怀。斯蒂芬·茨威格本人是以翻译家与诗人的身份步入文坛,而最终使他蜚声世界文坛的,则是他的小说、人物传记和人物特写。

33、小说中提到的通货膨胀,是德国和奥地利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恶性通货膨胀。据查,在1921年至1922年间,奥地利的通货膨胀达到了+134%。恶性通货膨胀,堪称“财富的绞肉机”,分分钟让精英变屌丝、屌丝变赤贫,赤贫揭竿而起。试想,如果没有远见和手段,提前将财富换美元、贵金属等避险,那受托管理的财富将化为灰烬,而B博士也不会有机会成为新受托人。

34、复杂的身份使他能将历史描写得栩栩如生,让人有强烈的代入感。其技巧按个人的理解分为四个方面:追求新颖(选材与文体)、适当的艺术手法(大量旁衬,层层铺垫)、诗意细腻的语言与描写(最突出的是隽永的心理描写)、各个角度的创新。茨威格书中的艺术修养是标题中“美”的来源。

35、这些小说文本或者重视对少男少女青春萌动的心理剖析,或者记录为情欲所驱使而犯下激情之罪的成年男女的痛苦心灵自白,或者描写暮年男女激烈情感历程的悲苦回忆。读者在茨威格的作品里“发现了一个陌生而吸引人的情感世界”,并为此与它们产生了“共鸣”。

36、《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写一个贵妇人企图用道德去感化一个赌徒而最终失败了。作者探讨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表面看似冷若冰霜的贵妇人,也曾有那么一天激情似火,莫名其妙地爱上一个赌徒,被非理性趋势去做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37、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38、“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

39、该作讲述轻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贵族地主封·开克斯法尔伐的女儿艾迪特。这位姑娘生性活泼,正值繁花似锦的年龄,却不幸下肢瘫痪,霍夫米勒对她深表同情,却因此酿成悲剧。

40、文集精选茨威格不同创作时期的重要作品,尤其侧重作者艺术成就最高、最受读者喜爱的中短篇小说。第一卷包括《夜色朦胧》《马来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不见的珍藏》《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篇;第二卷包括《象棋的故事》等中篇小说,以及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约瑟夫·富歇的传记;第三卷为其生前发表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41、在茨威格的作品中,最具知名度的无疑是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及人物传记《人类群星闪耀时》。

42、“……您客气地提到,您作为一个维也纳人记得我们家的姓氏。但是我估计,您未必听说过起初由我父亲和我、后来由我自己主持的律师事务所。因为我们根本不受理报纸上公开议论的案件,并且原则上避免接受新的当事人的委托。事实上,我们后来根本就不再从事一般的律师业务,而只限于充当法律顾问和管理一些大修道院的财产。我父亲过去是天主教政党的议员,和这些修道院过从甚密。此外,在帝制已成历史陈迹的今天,下面这件事情我们也不妨公开谈论——我们还受托管理皇室某些成员的资产。我们家同皇帝以及教会的联系(我的一个叔叔是皇帝的御医,另一个是寨滕希特顿修道院的院长),可以追溯到前两代,我们只要保持这些联系就行了。委托人对我们的信任是从老一辈那里传下来的,而随着他们的信任,那静悄悄的可以说是无声无息的工作也就落到我们身上。这些工作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不过是严加保密和忠诚可靠,先父充分具有这两种品质。只是由于老练周到,他才成功地在通货膨胀年代和改朝换代以后为我们的委托人保存了可观的财产。后来,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执政,开始侵吞教会和修道院的财产,于是由我们经手和国外进行一些谈判和交易,为的是至少还能挽救一些动产,使之免遭没收……。”

43、关于茨威格的作品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茨威格的小说大多都以情感,还有男女之间奇妙的爱情,以及人类生活所必须的激情为主题而展开的各种题材、风格的作品。而且茨威格最擅长的就是用细腻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情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茨威格的作品除过细腻的心理描写之外,他的作品很多都以年轻男女为主题,通过描写年轻人的冲动,以及对爱情的向往来表现出作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44、   自上世纪70年代起,德国S.费希尔出版社开始重印茨威格作品;90年代,美国普希金出版社、赫斯珀洛斯出版社、纽约书评等相继重印其作品,使世人得以再次阅读这些在法西斯上台前曾风靡世界的出色作品。

45、这里再建议大家再去阅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后面的译者后记,舒昌善先生对于茨威格生平以及文章语言的分析十分到位,可作为辅导阅读。

46、世间一切智者,总是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47、出身于犹太人家庭的茨威格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他不愿意被征召进奥地利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坚称“永远不写一句赞美战争的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纳粹的逼迫威胁下,茨威格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萨尔茨堡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幻灭中,和妻子双双自杀,为他的一生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48、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49、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50、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斯蒂芬·茨威格加入了英国国籍。他离开了伦敦,取道纽约、阿根廷和巴拉圭到达了巴西。

51、历史包含偶然与必然,乱世出英雄一定有其道理。就像梁衡先生在评辛弃疾的文章——《把栏杆拍遍》中写到: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作曲家可能一曲成名,演员可能一幕永恒。但永远不可能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所有的成功都需要积累。敢于抓住机遇与一直努力奋斗,是成功的前提。

52、1938年,奥地利并入德国后,他便加入英国籍,不久又离英赴美,

53、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象棋的故事》,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54、托尔斯泰晚年的思想立场一直是:对封建贵族生活及基础—封地制度持否定态度,强烈反对暴力等等,因此托尔斯泰强烈的厌弃自己的贵族生活,常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摒弃奢侈,常年吃素。但其妻子索菲亚却囿于世俗偏见,过多的为家庭与子女利益考虑着想,不能够体谅托尔斯泰的思想,造成夫妻不和,家庭难以平静。

55、《家庭女教师》写两姐妹偶然发现家庭教师的反常,然后开始跟踪、偷听。她们不知道女教师被暂住在家里的表哥欺骗了感情,未婚怀孕,最后被母亲逐出家门。

56、做事半途而废,说话有头无尾都是坏事。这世界上的万恶之源乃是半吊子精神。

57、1933年,当纳粹在德国掌权的时候,茨威格决定去伦敦。他的书不准在莱比锡的岛屿出版社出版,而只能在维也纳出版。但他跟德国的联系仍在进行。1935年他为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Strauss)的歌剧《沉默的女子(DieschweigsameFrau)》撰写了剧本。同年,他到南美旅行。

58、本书中对于“文体新”更强烈的体现其实是《英雄的瞬间》—一首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转折点中最关键的时刻,刑场一幕时的诗歌。诗歌所要求的精炼其实是描写刑场紧张气氛以及人物内心的巨大阻碍,但茨威格以其出色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惊艳的体现了一代文豪在其人生转折点的种种惊心动魄。

59、让人惊奇的是,这两篇小说都没有正面描写战场,全是人物的内心戏。

60、历史上所有以理智来和解的事情都是转瞬即逝的。

61、但也只有冒险一探,把那些见不得光的东西打捞上来,我们也才能得见人性的全貌。

62、小说中,B博士出生在声誉显赫的世家之中,继承了祖上宝贵的社会关系资源,但其为皇家、教会受托管理财产是秘而不宣的。可见,家族信托也应该一个秘而不宣的业务,不用每天告诉大家做了多少亿元规模。严加保密和忠诚可靠,是最基本的要求。

63、                ----斯蒂芬·茨威格

64、出于喜爱世界而疏远世界,出于对真实的热情而显得不真实。

65、前者写的是一个作家偷偷给一个少女写信,假扮一个痴情的少年。果然,很快,怀春少女痴迷于一封封的情书,在度假地到处搜寻她的梦中情人,但是爱情没有成真,最后伤感地跟着家人离去了。

66、后者不是通过文字的想象,而是一个青年在夜色朦胧之际,于树林中遭遇一段艳遇,那似火的激情,如水的柔情,飘然而至,又倏忽而逝,来不及分辨陌生女子的身份。青年开始猜疑她是不是身边某个的女孩,他通过一个物件认定她就是三姐妹中的老并很快爱上了她,做出一系列的糊涂事。最后秘密揭晓,原来是三姐妹中的老那个最小的姑娘。

67、本期书评君联合当当网,给喜欢茨威格的朋友们带来了独家福利:购买本期推荐的《茨威格精选集》,可以在当当五折的基础上,再享受“100-20”的优惠福利。(满减规则,见底部介绍)

68、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之所以能尺水兴波,纵横捭阖,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

69、阅读《感情的混乱》是让人着迷的,跟随人物的视角,像侦探破案一样,逐渐抵达一个灵魂的核心;那过程:心痒难揉,大跌眼镜,长吁一声。

70、本期书单文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提供。编辑:高贵兵。

71、一个人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人生科学研究的使命。

72、茨威格《象棋的故事》既不是讲一些陈年旧事,又不描述人们所熟知的皮肉痛苦,而是通过两个在现实中近乎荒诞的传奇人物:一个是行为怪诞的象棋世界冠军,另一个是二十多年未动棋子的博士,突出的是法西斯的“文明”暴行。看上去不打不骂,也无强制苦役,不受冻,不挨饿,单人独往,不上手铐脚镣,没有威胁恐吓;然而精神上的折磨远远胜于肉体上的酷刑,对于思维敏捷、感情细腻的人更是如此。这点在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里写得十分深刻,令人信服。作家茨威格以其特有的心理分析手法,展现了法西斯分子对人的精神和肉体进行的骇人听闻的折磨:在各式各样的法西斯的牢房里,有多少优秀之士不堪这种折磨,终于精神崩溃:又有多少人因为忍受不了这种无声无形的酷刑,内心极度痛苦,终于在自杀中寻找解脱痛苦的途径。

73、雨果和他老婆也写了《玛丽·安托瓦内特》,不过他们这么写是为了推翻拿破伦,当然,他们也希望推翻拿破伦二世和路易十八。

上一篇 比喻句拟人句摘抄大全(经典82句)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