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孔子尊师名言(经典79句)

孔子尊师名言

1、《庄子諵譁》中写道,鲁哀公的结论是:“吾与孔丘,非君臣也”,他与孔子,不是国王与臣下,而是“德友而已矣”。可以说是道友,道德的朋友。所以说,鲁哀公是个小诸侯,不能成其大者,是有原因的。这是中国历史的天经地义。

2、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

3、意思是: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比喻对待老师要像对待父亲一样敬重。

4、(释义)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

5、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布鲁纳

6、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7、(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唯有这光辉的名字,才有着像大海一样丰富、蓝天一样深湛的内涵!)

8、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大,最光荣的职业。这一职业的作用和意义必将日益提高和增加。(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

9、游学| 地产3班:走进甘肃名企,寻找沙漠中的那片“绿洲”

10、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美国)布鲁纳

11、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儒商鼻祖,春秋末年卫国黎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客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

12、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捷尔任斯基

13、(释义)孔子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14、夫民,衣食不足,则不暇治礼仪;而饱暖无教,则又近于禽兽。宋朝朱熹

15、盖天地之道,日中必移,月满必亏,泽满则溢。人之道,泰则骄,逸则奢,骄奢既起,恶则随之,此所以召祸也。福则反是,所以积善得长享也。盖人之性,处艰困之中,莫不惕励恐慎。既得志也,则放逸纵情。故今古豪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霸吴者夫差,亡吴者亦夫差也。然而王霸之后怎样才能传于万世?历史上没有几人能做到世代称霸,归根结底是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可以一直举贤用能,唯才可恃的用人之道体系。

16、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

17、把完善的教育留给,就是最佳的遗产。英国司各特

18、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19、(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

20、(每年,我把第一缕春光和贺年卡一起寄给您;我亲爱的老师,愿春天永远与您同在!)

21、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就啥也没有。(柏杨)

22、(释义) 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2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24、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25、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却寻觅的功夫,横竖他也什么都不知道。-----鲁迅

2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27、凡是教师缺泛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和自由地发展。(英国:罗素)

28、  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却寻觅的功夫,横竖他也什么都不知道。

29、(释义)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1、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

32、所以用师道相处则是成王,成功最大;以友道待贤能的人,则可称霸;至于用徒,那就谈不上了,那只是爱用听话的人,只有让被用的人听自己的。用友则不同,可以相互讨论研究的;用师则更不同了,那就不只是讨论,老师说了就算数的。一个当皇帝的人,要听一个老头子的话,要听他说“你非这样办不可”,那还受得了!这种修养就很难。

33、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34、(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节曰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35、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布鲁纳

36、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37、野外探险| 卓越36班:来塞外江南水长城,发现更强大的你!

38、1(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

39、高山在欢呼,流水在歌唱太阳在欢笑,小草在舞蹈赞美您,为人师表,劳苦功高!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40、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泽东

41、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

42、  别董大  朝代_________。作者_________。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43、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原则,是一切社会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法国:巴尔扎克)

4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45、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三为,温故,知新。

46、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47、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48、后来,燕昭王专为郭隗修建了官宅,并尊他为师。不久,乐毅从魏国来了,邹衍从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有才华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聚集到燕国。昭王悼念死去的人,安慰活着的人,同老百姓同甘共苦。

49、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50、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胡瑗)

51、  人生旅程上,您丰富我的心灵,开发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

52、(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53、随后在主持人霍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师生向孔子塑像行三拜礼。

5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5、  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滋润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56、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清〗郑燮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等种子。

57、我们毕业的时候,把诚挚的祝愿献给老师。仰慕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房,无数颗心被您牵引激荡,连您的背影也凝聚着滚烫的目光……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老师啊,我怎能把您遗忘!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58、国家的命运有赖于对青年的教育。(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59、——司马光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60、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勤求》

61、子贡学习上的优异,他的“言语”水平高超。《论语·先进》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予、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可见子贡是“言语”方面的优异者,也就是说子贡在说话技巧、演讲技能上有独到之处。

6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63、  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孩子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64、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爱默生

6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66、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为人之师的根本,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她是教书育人,是为人师表,是热爱学生,是爱岗敬业&he

67、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68、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6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0、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7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72、释义:君子学习,谈论学问必须要按照老师所教导的去说,对于老师的学问必须尽力去发扬光大。

7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74、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75、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6、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7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78、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十五篇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