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开悟的人很可怕(经典69句)

开悟的人很可怕

1、真实的勤奋是除了去做,还要不断想着突破,想着超越,想着明天一定要比今天更好。

2、嫂子毛了,你啥意思?不叫去外挣钱么,盖房欠那帐咋办?往家陪着你啊??又怼我哥说,小宝你别出来了,往家陪着你妈吧,不中了,我走不妥了!

3、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误的。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学习。如果不识文字就从文字学起。

4、弟弟说,就是我在近处上班,他照样会走(外出打工),你能拦住了???凭啥光说我???

5、而不开悟的人则相反,他们无意识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简直是“任何”。(开悟的人很可怕)。

6、开悟,是不是觉得这个词是超级的神奇的,这是有天赋的人才能办到的,那么开悟的人很可怕吗?业障越来越轻的表现是怎样的:

7、河图洛书功夫体系能够打通任督二脉和十二经络,是每个有缘人的最佳选择。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不断提升能量,同时减少消耗

8、所以,念经的时候莫要错误理解。我在南普陀的时候,一位老教授到南普陀来,看到墙上的《法华经》经文“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就提意见:“墙上的标语写错了。我每天来双合掌,磕头,可不仅仅是单合掌、小低头啊。可怎么还未成佛啊?”这就是秀才念经,笑死老僧。

9、回答的二十几岁,正是迷茫的时代,如果不犹豫的话不是二十几籍,岁曾标经,我也迷茫过我发泄过抑郁,我恨自己我恨社会虽然我想放弃一切,但是世界是如何不以我们的意志去移动一切的呢?一切都是自己的盲人,除动了自怜自爱以外,什么都不能做除了真的坚强的心以外什么都做不了请,不要总是看别人的优点,只是看不清别人的点出身,这个不能改变,但是命运就在自己的手中,这是你可以改变的东西,不努力的,话真的一辈子,都会变成这样回答不晚。既然知道了不好的习惯,就决心改正对身体也不好的习惯,如果坚持改变坏习惯,那是很有意义的,拥有自健康,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答。古是女孩身体是最重要的注意事项请享受用餐一定会变漂亮的。

10、14:越是把钱随便借给别人的人,仇人越多!

11、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慈悲心就会生起。(开悟的人很可怕)。

12、从理论上来说确实如此,但一个人要从能够用英文与外国人交流,到能够熟练地用英文与外国人交流,中间还是必须有一个过程的,过程的长短取决于他能否用恰当的方法勤加练习。

13、开悟的人往往就是能够一针见血指出我们烦恼菩提,而他们则是闲云野鹤,更有一种世事洞明皆学问,不会执着事物的表象,而是一种天人合一。

14、在二十几岁的这段时间,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些事。

15、在《圆觉经》里,佛对众生开悟的状态打过一个比喻,如同盲人突然复明。未开悟时,众生如天生的盲人,虽六根接触万物,但永不见真相,总是活在妄想里,认知的都是自误想象的虚幻世界。一瞬间开悟后,众生如明眼人,六根接触万物,全是真实,也就不再迷惑,见证的都是正确的真相世界。注意,开悟前后,众生自己还是自己,世界还是世界,啥也没变化,只是众生的眼病痊愈了,由迷而明,就叫恢复作佛。“开悟”就是这么回事,转念之间,彻晓一切而已,并不是进入了什么新境界,而是还在原境界里,因心明突然照见原境界的真面目。换言之,“开悟”就是转念、变心、复明,过去见假象,现在一瞬间见真相了;不是得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增长了什么,而是一无所得。

16、成佛之道,无二亦无三。一个人只要向佛学习,有了甚深禅定,心里清净,能够断恶修善,他自然就达到开悟的境界了。彻底开悟之后,一个人就有了神通,也就成佛了,和诸佛如来的能力完全相同。

17、人类的大脑本来就是建立在眼睛看到的影像,进行一种逻辑性习惯性的分析而成的。

18、我们诵经时也懂得回向法界众生,但是也许“法界众生”对我们来讲只是四个字,简单念过而已。因为菩提心还不够。

19、而参禅却完全不同,参禅的道友会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完全是自力的。念佛的人则完全不同,是要求见佛,仰仗佛菩萨的功德。念佛、观想佛才能得到佛的加持力。两者间的区别大家一定要弄清楚。

20、禅的范围很广,变相地说禅即是佛,佛即是禅。前面我们说过,禅是极简单的开示,开示的就是人人都具有与佛无二的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就像人人都有权利来复旦大学读书,但能否进入就要看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21、年底的一天,又有几个病人来找朱轩看病,见门紧关,叫人不应。就叫来老队长进屋里看看。

22、可弟弟却上头骂我滚!说你为什么不敢说哥哥?(哥常年在外打工,嫂子光卖嘴孝顺,还得妈侍侯她给她做饭家务;妈病了三月,把弟弟绑家三月,嫂子还是啥家务不管,理由上班、累。弟弟最后侍候老人三月)。

23、人的念头,可以固定下来,甚至会有能量体现,人世间的荣誉成就感,给人短暂的安慰,而短暂的快感,往往是无尽的痛苦深渊,这是相对的。

24、开悟的人要少接触人,这是因为首先开悟的人自己也会自觉不自觉的少接触人了,开悟之后他的社会属性会变的淡薄,他的生活需求会变得很少很小,一日三餐,柴米油盐会花费很少,不太需要去寻求他人的帮助,在他关于心理上,知识层面,好奇心等等都会变得通透开悟,不需要寻求他人的解答,看法还有探讨,所以他会自然而然的远离人群,较少开口言谈,于是就变得少接触人了。

25、左丘明、司马迁和韩愈是不同时代的人,彼此都没有见面的机会,司马迁如何向左丘明学习?韩愈又如何向司马迁学习?司马迁学习左丘明的《左传》,自己写成《史记》。韩愈学习司马迁的《史记》,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6、中世纪十六世纪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也是数学。诺查丹玛斯精通天文,用西方人讲的占星术预言。占星术是高度的数学推断,根据数学推断的不能够完全可靠,有时候有差误,很小差误就有很大的不同变化。

27、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8、大悲心:这是我们的心体,但绝对不是你想象的善心。大悲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深心、柔软心、细悬、若有所失的空悲的感觉等等,听来还是一头雾水,只能这样了,行者实证后就能立刻体会到其中难以言传的心境。

29、24:喝酒的时候一直在强调自己喝多了,不能继续喝了的人,结果你醉了,他一点事都没有!

30、如果一个人跟一个好老师学十年,不听任何老师的,十年后一定会有所成。谁又能将十年奉献给一个老师呢?其实绝不是学习者将时间奉献给一个老师,是奉献给自己。

31、妈又哭诉,我病没好利洒,要求不高,一天三顿有现成饭,有人洗衣裳,小米(我嫂)上夜班,白天老瞌睡,我不敢很叫(使唤)她,只是,晚上天天一个人,万一有点啥事(急病)作弄??

32、满清亡国,亡在扶鸾。慈禧太后很相信这个。国家的大事驾乩扶鸾来请示,把国家搞亡掉了。

33、22:天天喊着要走的人,你走了他还在,其实他是真的不会走的!

34、需要注意的`是开悟只是见道,并没有成道,自然也算不上成佛。开悟只是明理,成佛还需要修行的功德。开悟,其所证者只是自性法身,仅仅是报身与化身修证的开始。开悟之后,还要修证十个大的次第才能圆满。

35、一万大劫是好长的时间——人的寿岁从十岁每过一百年增一岁直到八万四千岁,又从八万四千岁每过一百年减一岁直到十岁,这样的一增一减才是一小劫。一千小劫才构成一个中劫,一千个中劫构成了一个大劫。

36、真心自定就是指身心合看任何物体好像有一种合为一体的感觉,继续深入下去,就和物体合二为我即是宇宙万物,宇宙万物就是我。这个时候开悟的人在生活中,会说话不急不慢,遇事不嗔不痴,待人接物不分贵贱。他们是回归到万事万物本身的人,在他们身上,你能体会少有的朴质感。

37、主要是三类:(1)错把“见境界”当开悟。其实,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修行中不论六根见到什么,只要动心起念,就一定是“没开悟”。为何?开悟=无心,哪来的“所见、所感、所知”呢?(2)错把“能言善辩”当开悟。其实,开悟=无住,只要心无所住,就不会有心理活动,不思量也不分别什么,与是否擅长言谈、写作无关。反之,从人的外形上,绝对看不出是否“开悟”。(3)错把“神通”当开悟。很多学人宿根福厚,实修中容易出点神通,都是五蕴六根的自障自惑现象,时有时无,并非真的实证。因开悟=无相,神通还是“相”的一种,对神通动心就还是“有相”,故神通≠开悟。真开悟的人即便有神通,也不轻易显示神通。

38、49:“原则上不行”,意思是“那就是可以!”

39、其实,这段时间正好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机会;如果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样我们才分辨得出什么是光芒。

40、佛教中没有便宜法门。龙女即身成佛,善财童子即身成佛,都是无量劫来修行的结果。所以,顿超直入是由渐而顿。

41、如果你本有的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心,恭敬心,智慧都生起的时候,说明你的业障在减轻,如果学佛后,你越执着,越我慢,越贪心,那说明你的业障还没有减轻.

42、(70的米哈依,也没有查到70是什么意思)

43、这个叫源头的小山村,有个治病神医的消息,在附近村庄一下传开了。从此,天天都有来找朱轩看病的人。

44、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45、就如神童哪怕在智慧上并不比一位经过一系列教育的大学生差,但他却完全不了解教育的一步步过程一样。因此,哪怕是“顿超直入,立证菩提”,也是宿世修行的智慧在此时得以显现而已。

46、觉悟之心不会为世界的幻想所障碍,所以,它不会被自己所生出的任何存在(念头、事物、感受等)所欺骗。它不会颠倒“主”与其“虚造之物”。所以,开悟的人能活在空无中,活在空性中。

47、要打破定势思维,也就是固执的观念,对世界那些一成不变的很肤浅的认知,不是觉悟的人的负担,他们是不会去考虑这些的,非常可笑和短浅。

48、真心虽然能善分别诸法相,但绝对没有“我”这种念头,只有当你离开真心,心动后才会产生“我”这个念头。因此,佛教与外道的根本区别就是无我。

49、今天这个老师说那个老师不好,明天那个老师又说这个老师不好,谁也不知道应该相信谁;今天这个老师说学这个好,明天那个老师又说学那个好,不知该学哪个。一个人完全乱了方寸,又怎么去学呢?

50、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是石头,是树木,是黑板上的字,是影子,是声音等等,虽然自己是石头,但却极其清醒,思想非常灵敏,这时候你才能体会到为什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你才能体会到原来山河大地皆是自己的身体。

51、朱轩连忙用火柴把头发烧成灰,把头发灰吹进那个村民的鼻孔里。血马上止住,不再往外流了。

52、  但凡夫不同,凡夫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一是我们不得不相信,因为我们从没出离过自己的念头之丛;二是,我们不得不相信,因为不相信自己的所想,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身份,失去了参照,那样,我们的头脑将想象不出它自己是谁、在哪、如何存在,它将感到非常恐怖。所以,我们凡夫或作为凡夫的我们,不得不相信自己的想法。我们以不断生灭相续的“想法”和“感受”混合成“我”,如同“想法”是骨架、“感受”是水泥——塑成了一个泥人,因为认同想法和感受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认同“自我”真的存在,并是“实体的”(有人认同身体为我)。但诸佛、菩萨——那些真正开悟的人,他们早已识破了这点,不仅仅是头脑上的知道,而是体验中的事实——“五蕴皆空”,因为认识到“眼之所见、身之所受、心之所想、体之所为、以及出现在自己头脑中的概念等”皆不是真的,所以他们不会被什么所障碍住。心不能再禁锢它自己。他们不得不活出自由,那是他们唯一的状态。

53、在心态平静的背后,也是对一切的无所追求,没有任何向往,虽然符合了佛家的清静、自在、平等、正觉,但是,毕竟不是在修行,还是要在生活中与人相处。

54、南怀瑾先生对人生提出很多精彩议论,言谈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今天带领大家品读的正是他提出的人生最高境界说,世人若能领悟其中一必定受益匪浅。

55、我把禅解释为善因,过去无量劫以来的善因。这就是为什么见佛会有欢喜心,参禅而能进入。举个例子,“念佛者谁?”反过来说“谁在念佛?”这一问意味着什么?这是在发明我们的心性,寻找我们的本体。我们的身体是变化的,无常的,由前世所造业推动的变化身。

56、正如弘一法师开悟的时候,他离开自己的妻子选择了皈依佛教,很多人都觉得他无情无义,而只有他明白,他是离开小家,选择更大的家,这才是他内心的归宿。

57、“既然老队长这么相信我,我就试试看吧,有没有用我自己也没个准。大家明天去山上逮那个蜈蚣回来,我来给他们弄个土法子看看”。朱轩自己也没底气。

58、要打破定势思维,也就是固执的观念,对世界那些一成不变的很肤浅的认知,不是觉悟的人的负担,他们是不会去考虑这些的,非常可笑和短浅。

59、但是这种人只是看淡了人世百态,不会对人类或者这个世界产生什么威胁,所以并不是真的可怕,他们的思想境界比我们大家都要高级,是值得大家尊重的。

60、记住:人类的眼睛能够看到的东西,其实很少很少。

61、司马迁的老师是左丘明,韩愈的老师是司马迁。左丘明在世时间约为公元前502年至约公元前422年前,是鲁国之附庸小邾国人。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或公元前135年,去世时间已经无法考证,是西汉史学家。韩愈在世时间为768年至824年12月25日,是唐代中期文学家。

62、在人生的过程当作,很多人觉得努力很重要,勤奋很重要,天道酬勤,果真如此吗?其实呢,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没有方向感的努力,完全就是瞎干,没有人带动的牛,能够自动自觉去耕田吗?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63、开悟的人要完成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名垂青史的任务,也就是“立德”、“立言”、“立功”的任务,也就是品德高尚、有造福子孙后代的言行举止、做更多的好事、善事。

64、  开悟的人对世界的解释是否始终如一?确切地说,真正开悟的人对世界从不解释,即便他偶然对事物发表了某种看法——他也不认为他说的就是唯一的直相或真理。因为他知道,真相是不可知的,而真正之理亦不可说。即使是真相,那也是一个故事。而能被说出的真理,已经离开了真相。“凡有所见皆是虚妄”,他们彻底的不被任何所迷。

65、心里有问题的人可以通过学心理学知识治愈吗?

66、你开始真正知道什么才是习气,并不是你平常认为的那样。当你在自性如来藏中,你会发现你无法愤怒、无法喜爱,你会很怀念以前喜怒的心境,很想再回到那种心境,这就是习气,这才是真正的习气。开悟的人为什么像小孩子3为什么说开悟的人很可怕

67、对于功名利禄也好,万贯家财,爱恨情仇,他们都看得清楚明白,只是知道世间的凡人之所以会烦恼,恰是在这个象中没出来。

68、一个人总要在合适的时间里有自己满意的生活,旅行让我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