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句子网

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经典109句)

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

1、黑格尔把毕生的精力用于创立一个包罗一切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人类思维第一次被看成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辩证过程。黑格尔把他的哲学体系分成三个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在“逻辑学”中,理念(或精神)在自身范围内运动,从一个概念向另一个概念逐步升级,最后自我异化为自然界,进入“自然哲学”部分。在黑格尔看来,自然没有独立意义,只是精神发展的一个阶段,一个环节,自然是被动无力的,精神是主动积极的,它必然要摆脱自然的桎梏,扬弃自身的异化,重新回到自身,作为自在自为的理念而出现,这就是精神,于是理念进入第三阶段,即“精神哲学”阶段。在这一阶段,理念也要经过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主观精神异化出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客观世界,这个客观世界不是物质的自然,而是精神、文化世界,即法律、道德、国家。随后精神又扬弃自身的异化,返回自身,这就是绝对精神,即艺术、宗教、哲学。在哲学阶段,精神认识到了世界就是精神的表现,也就是它自身的表现,这样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就达到了同一。黑格尔是个唯心主义哲学家,因此这个同一是客体向主体同存在向思维同一。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就是对绝对精神发展的描述,从精神的低级阶段开始,按照“正--反--合三段式”(作者注:“正--反--合三段式”是黑格尔用来推演“绝对精神”发展的一套公式。“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逻辑”是正,第二阶段“自然”是反,第三阶段“精神”是合。“逻辑”中的第一段落“有”是正,第二段落“本质”是反,第三段落“概念”是合。“有论”中,“质”是正,“量”是反,“度”是合。黑格尔整个体系的各个大大小小部分都是按这套公式推演出来的),中间经过两次异化,两次扬弃,最后返回自身,成了一个“封闭的圆圈”。黑格尔把关于“绝对精神”的知识称作“绝对知识”,从最低意识到绝对知识要经过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精神现象学》就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三个部分则是知识本身的内容,是绝对精神本身辩证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把《精神现象学》看作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导言、序幕。

2、马克思恩格斯所以知识渊博又善于创新,其重要的原因之就是他们具有认真严谨的学习和研究态度。这种认真严谨的态度在他们的所有论著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无产阶级圣经”的《资本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态度集中在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引用的一句名言中:“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资本论》的内容博大精深又富于创见,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分析既高瞻远瞩、透彻深刻,又条分缕析、丝丝入扣。《资本论》所以能达到如此境界,是与马克思认真严谨的学习和研究态度密切相关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马克思为了写作这部政治经济学巨著,倾注了40年的心血,查阅了浩如烟海的大量资料,进行了长期艰辛的思考和探索。

3、就此而言,与马克思主义的交汇既是不可避免的又是不可能的。从主观的角度讲,那个时代的黑格尔主义者寄希望于革命并且憎恨资产阶级秩序。布勒东和萨特最终都不得不走上这一必经之路:与共产主义者的结伴同行。然而,由于他们和马尔罗在同等程度上是浪漫个人主义的拥护者,他们与此同时无法完全忍受这种结伴的心理后果。以最具代表性的萨特为例(他并且还步入了共产党的无产阶级现实变得暧昧不清的时代),上述矛盾的处境引发了一项巨大的工程(这一工程在历史上曾有过很多先驱,尤其是在德国),将马克思主义本身纳入主观唯心主义。这一次,黑格尔通过颠覆马克思主义的颠覆卷土重来,就像是一部要将辩证唯物主义撞得脚朝天的机器。这就是被黑格尔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始末,其中心范畴是异化,其命运取决于青年马克思的一篇关键文章:《1844年手稿》。在这里,科耶夫的课程还是能发挥作用,因为他强调将主奴辩证法进行到底之后所能的生成的劳动范畴,这一范畴是焦点,它能从表面上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自我意识的各种化身焊接在一起。

4、正确对待包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直接关系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景。学习恩格斯的著作,有助于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否定的观点及批判继承的方法。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继承方法启示我们,对待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和人类文化遗产既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妄自菲薄、简单否定,又不能不加鉴别地生吞活剥、照抄照搬,而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体现中国特色又要具有世界视野。只有以批判继承的态度自觉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广泛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区分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才能有深厚的根基,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根深叶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5、黑格尔哲学本身并不曾构成1949年以来在中国哲学阵线上引发过的反响的论争之但他却常常是某种特定研究和重审的对象。毛泽东除了多次指出列宁对于《逻辑学》的阅读,还在《矛盾论》中明确提到过黑格尔:“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期的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对于辩证法曾经给了很重要的贡献,但是他的辩证法却是唯心的辩证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部分。”1957年1月27日《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批判斯大林对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全盘否定,并强调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以便更好地战胜它的必要性,强调读“康德和黑格尔的书,孔子和蒋介石的书”的必要性。

6、“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回顾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就会发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必须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从根本上否定了“意识形态终结论”,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失败论”,揭示了资产阶级理论的虚假性与欺骗性。只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就不会停止,意识形态冲突就不可能终结。

7、恩格斯从三个层次解剖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发展观.

8、思辨哲学可以通过概念生发出丰富的内容,可见思辨已不再是空洞的思维,它会在自我发展的逻辑中使内容建立起来。黑格尔指出:“科学才刚刚开始,因而在内容上还未达到详尽,在形式上也还未达完善,因此受到了指责。”但这种指责并未触及科学的本质,科学要想达到完善,应当注意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9、毛主义的目的在于与这种轮换和这种规避决裂。但是,我们看到了什么?新哲学家们跑来将黑格尔主义变成幽灵,变成国家的理性怪物。这种做法,由于他们对辩证法所怀有的憎恨,拉进了他们和阿尔都塞的距离,不同之处在于,阿尔都塞想要通过这一阴影的效果为马克思带来更大的光辉,而其他人的目的则在于将再次被画上等号的马克思和黑格尔归入思想大家的范围,这些思想大家被视作一切罪恶之源。

10、中国制度行稳致远打破了“资本主义是终极社会制度”的神话

11、 今天在法国绝对有必要建立列宁1921年(并且是针对托洛茨基在工会运动问题上所犯的错误)全心全意呼吁的东西:“一种由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友人所组成的社会”,并且他为这个社会规定了“鼓吹黑格尔的辩证法”这一重大的任务。

12、当我们看到以格鲁克斯曼(Glucksmann)为首的那些欢快的“新哲学家”企图为这一切画上完美的句号,那么我们就对上述必要的迫切性看得很清楚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

13、                            1977年11月

14、二战之后,受到伊波利特(Hypolyte)翻译和论述的有力支持,这一片面形象的影响力上升到了以萨特为代表的群众层面。“为他人的存在”这一悲观的理论(他人是地狱)从中汲取灵感。至于精神分析学这边,拉康本人(且不论他与超现实主义者的深交)在其早期作品中发现了建构想象性(l’Imaginaire)理论的方式:自恋和好斗都属于主奴关系的对称机制。

15、例如,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阶段“欲望”就是指原始社会的思想意识。“主奴关系”是指奴隶制社会的意识。“苦恼的意识”是指封建中世纪的宗教意识。“高贵的意识”是指封建社会中被压迫阶级的意识。高贵与卑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就进到“分裂的意识”,“分裂的意识”是指反封建势力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黑格尔举狄德罗笔下的拉摩的侄儿为这种意识的代表。拉摩的侄儿是个极端矛盾的典型,是法国大革命前法国资产阶级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照,真善美和假恶丑在他身上浑成一体,然而黑格尔用辩证法的眼光指出,“恶的坏的东西正是善良的优秀的东西”。接着“分裂的意识”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的斗争。“启蒙运动”主张自由、平等。黑格尔认为,这会导致“绝对自由与恐怖”,导致“最冷酷最平淡的死亡”。黑格尔褒扬“分裂的意识”,而贬损“启蒙运动”,这正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精神状态的理论表述:一方面要求摆脱封建社会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一方面又不能坚决革命,打碎旧世界。这就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他这位哲学“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没有完全脱去德国的庸人气味”(马克思语)。

16、黑格尔辨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是,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矛盾是这个发展过程的内在源泉和根本动力,量变和质变是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则是这个发展过程的基本轨迹。

17、黑格尔与叔本华哲学之间对立是甚至比方法上的那种对立分歧都还更深的对立。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将一切事物都假定为了理念的表现形式并因此必然具有了合理性,使得“合理的即为实际存在的,实际存在的即为合理的”。叔本华关于意志的形而上学所构成的对立于黑格尔的反命题如此之大,以至于无法在某种更为宏大、涵盖更广的立场之内得以调和—甚至通过由爱德华·冯·哈特曼这样一位富于想象力的哲学家所做种种充满想象力的努力也无法得以调和。意志这一叔本华眼中所有事物的本质是一种毫无理性、永无餍足、漫无目的的为生存而作的奋争,是一种自啖其肉的东西。黑格尔认为,历史具有使自由的理念在精神意识到其自身的过程之中得以实现的目的;“……自由的理念[是]精神的本质以及[那个]历史的绝对终极目的。”这一目的是通过人类活动逐渐实现的,黑格尔认为它实现于一种完美无缺的状态,这种状态起着为其公民文明而道德的生活提供发祥源头的作用,它还提供了在由自由而平等的公民所组成的联盟当中也出现了精神实现的种种条件。在对这一概念进行清楚而有力的表达之中,黑格尔将会陷入那种被叔本华视作是向国家与教会这两者都在显而易见进行迎合的语言。黑格尔写道:“只有日耳曼民族经历了基督教的洗礼而本色不改地认识到,成其为人的人是自由的,精神的自由实乃人性的本质所在”,尽管历史的长河中杀戮频频,但这样的自由却体现出了“……[那]最终的目的是上帝对这个世界所怀有的意图。然而,上帝却是绝对完美的存在,并因此能够除了其自身及其自身的意志之外而别无他求。他自身意志的本质,他自身的本质,是被我们称之为自由理念的东西”。将上帝的本质称之为自由理念的黑格尔,将宗教语言转化成了哲学语言。

18、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以能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果,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学理性根植于经典著作的基本理论中。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点应当是把握其中所包含的基本理论。

19、经典著作直接体现着经典作家的文风。所谓文风,就是文章所蕴含的思想作风,集中表现为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从本质的意义上说,文风是学风的具体体现。通常说来,文风有如下几种可能的情形:一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浅显的思想,三是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四是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表达浅显的思想。第二种情形和第三种情形虽然并不理想但却可以理解,因为主要是能力的问题,第四种情况实质上是言之无物又故弄玄虚,因而是不能原谅的治学态度的问题。最值得赞赏的是用朴实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这正是马克思恩格斯文风的真实写照。有研究表明,自从投入工人运动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就将运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工人阶级视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因而他们的理论创作既注重严谨深刻,又注意深入浅出,尽量用朴实易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之易于为工人阶级所掌握,成为他们进行斗争的精神武器。

20、他在哲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把矛盾看作一切事物的真理与本质,论述了辩证法就是对立面的统一。把整个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看作处于普遍联系与发展变化中。其辩证法的不彻底性在于,他的作为“绝对真理”的哲学体系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时,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这一合理内核。

21、经典著作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源头和文本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从根源上说,既继承了人类以往的优秀思想成果,又源于经典作家所处时代的实践和生活,但从存在方式上看,其最初始的存在方式,便是经典作家的论著,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源头之所在。正是因为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源头和文本依据,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学理基础,包含着未被后人加工过的、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有效的途径:可以直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有助于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和价值取向,也有助于辨析后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把握马克思主义未来发展的方向。

2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大学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主体内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科书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直接呈现着经典作家的思想,体现着经典作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他们的学风和文风,展示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动性。                       

23、文化大革命和六八年五月风暴在大众范围内令人们懂得的是:为了将马克思主义重新注入真实的革命运动,我们所需要的完全不是在国内的思想传统之间摇摆(介于持我思理论的笛卡尔、萨特,和持机械论的笛卡尔、阿尔都塞)。在风暴的考验下,阿尔都塞的实证主义马克思,由于与法国共产党的“科学和技术革命”相勾结,较之萨特的唯心主义与马克思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威胁。这一点从它们在紧急关头作出的选择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阿尔都塞最终站在了瓦德克•罗歇(WaldeckRochet)这一边,而萨特,无论如何站在了“毛主义者”这一边。

24、以上所述表明,结合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2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从自身国情出发,为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而探索出来的,其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的成功契合了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解决的是世界人民面临的共同难题,为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其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提振信心、带来机遇。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背景下,中国始终打开国门搞建设,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着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开放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1年3月18日发布了《2020年贸易和发展报告》更新版,报告表明,中国成为1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贡献者。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经验和借鉴。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普遍愿望,一些国家盲目照抄照搬西方模式,不仅未能实现现代化,反而使国家和人民陷入困境之中。与西方现代化模式相比,中国并没有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老路,而是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框架,成功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驳斥了“现代化=西方化”的伪命题,为那些既想保持独立又想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前罗马尼亚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托马·伊万对此表示赞叹:“中国就像医生一样,为其他国家的治理带来药方。”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的伟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破解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

26、主讲人简介:万小龙,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科技的哲学、逻辑与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马克思主义工程“科学技术哲学”首席专家,发表过多篇C刊及以上论文,先后承担过本硕博课程20门。

27、恩格斯分析黑格尔哲学时所采取的方法正是黑格尔自己提出的辩证否定的方法。黑格尔在论及哲学发展亦即新的哲学代替旧的哲学时曾经睿智地指出,“一切哲学都曾被推翻了,但我们同时也须坚持,没有一个哲学是被推翻了的,甚或没有一个哲学是可以推翻的。……所谓推翻一个哲学,意思只是指超出了那一哲学的限制,并将那一哲学的特定原则降为较完备的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罢了。……哲学史的结果,不可与人类理智活动的错误陈迹的展览相比拟,而只可与众神像的庙堂相比拟。”恩格斯对黑格尔的分析哲学可谓正面意义上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8、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批判是否合理,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能否把马克思的批判作为评判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唯一标准,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认识。在阿尔都塞看来,1844—1845年,是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断点,马克思从此摆脱理论的人道主义,走向科学主义。诺曼·莱文认为,尽管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但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仍然具有继承性关系,马克思在其后的大量著作中仍然使用着黑格尔辩证运动的方法。伊恩·弗瑞色注解说,马克思可能没有看到过,但是他拥有的辩证法明显和黑格尔的相似,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马克思的辩证法。罗伯特·法恩指出,黑格尔重视的是现代性的观念形式,马克思重视的是现代性的物质形式,把马克思与黑格尔放在一起阅读,可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黑格尔和马克思。关于马克思的批判评说不但马克思的批判使黑格尔思辨哲学不再神秘,抽象的思维走向具体的现实社会,是前所未及的进步。

29、现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通常是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学生通过学习教科书中的原理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必要的,这是因为,从原理入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比之于直接学习经典著作有一些有优点。众所周知,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往往具有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及特殊的语言特点,他们著作中的一些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常常蕴含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论述之中,其中有些论述还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初学者一开始就从原著入手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困难。与原著不同,教科书中的原理是相关专家在梳理、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对其中所包含的理论的分析、研究、整理和叙述,具有逻辑清晰以及条理化、体系化、通俗化的优点,既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又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因此,教科书是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入门向导,是他们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阶梯,就此而言,从各种马克思主义原理入手学习马克思主义或者说借助于第二手的参考资料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一定阶段中是必要的。

30、叔本华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明确表示反对,他决绝地对黑格尔关于历史的目的论观点进行了痛斥。这位一贯的长青论者,将“论历史”一文收进他主要著作第二版当中,似乎甚至一位长青论者都可能有所改变。这样一来,他帮忙埋葬了已被停放在殡仪馆的黑格尔历史循环论。

31、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把精神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宗教和绝对知识。前三个阶段相当于精神哲学的主观精神部分,第四个阶段相当于精神哲学的客观精神部分,第六个阶段相当于精神哲学的绝对精神部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精神现象学》归入他的哲学体系的第三部分——精神哲学。同时,从《精神现象学》的这一结构体系我们看到,当时黑格尔还没有明确地形成他那著名的“正--反--合三段式”结构,他那整个哲学体系的框架还没有明确地形成,但“三段式”结构的萌芽在《精神现象学》中已比比皆是了,甚至翻一翻目录就可以看到一套一套的三;I,II,III;3;(3)了。

32、这一肃清工作在那个年代(1963-66年)曾有过积极的效应,它远远地得到以当时的教条形式与现代修正主义作斗争中国人的支持。阿尔都塞令马克思主义重新获得某种严厉和斩钉截铁的态度,使它从主观主义的传统中脱离出来,并将它作为实证知识重新扶上台。但与此同时,马克思和黑格尔,由于其片面的形象,成为众矢之的,并由此受到提防:无论是阿尔都塞还是萨特都对《大逻辑》中的唯物主义黑格尔熟视无睹。以至于马克思,由于被调整到结构主义概念中,他在科学上有多受益,就在阶级历史性上有多大的损失。五十年代的黑格尔化马克思是一个思辨形象,但具有潜在的革命性。六十年代的反黑格尔的马克思是一个学者,但注定只能被用于学术讨论会。或者,用哲学的话来集中体现这一非此即彼:黑格尔式的马克思属于唯心辩证法,反黑格尔的马克思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33、(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42—43页。

34、如大家所知,是阿尔都塞将靶子集中到之前被唯心化的马克思主义上,贬低《1844年手稿》时的青年马克思,并将黑格尔变成绝对的反面教材,甚至于作出这样的定论:在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存在着根本的断裂,这一点能够说明一切问题。

35、1970年,萨特与波伏娃上街售卖“无产阶级左派”的《人民事业报》,抗议法国当局逮捕编辑人员。

36、    在黑格尔论断当中,存在即合理是用一只无形的手,引导我们用“事出有因”的角度去评判存在的事务。甚至因为事实的存在本身来赋予事实某种天然正确的“合法性”。

37、⑤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2卷第96页。

38、综上所述,马克思的哲学从黑格尔那里所获得的教益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二是“自然向人生成”的目的论的世界观,三是“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而这三者之间具有层层递进、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39、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解读为例。对社会主义本质解读,迄今已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生动有效的方式,便是基于原著的解读。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出了言简意赅的科学界定,既确立了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亦即消灭私有制的价值取向,又提出了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认识。就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而言,这一论断最突出的贡献,是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定位为社会主义本质之核心内容之这是长期以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艰难探索做出的重要结论,也是对此前一个时期中在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关系上错误认识的拨乱反正。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可以从阅读经典著作入手。

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历史终结论”的否定

41、(2)1972-1975:第二阶段最突出的事件是1970年8月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尤其是毛泽东关于学习中西哲学史和批判先验主义天才轮的指示。由此开始了批判林彪的第一阶段。从1973年开始,陆续出版了多部西方哲学史,其中对于黑格尔的介绍占用了很大的篇幅。张世英在1972年的新作《黑格尔的哲学》(在本书中我们译出其中一章)一方面能被用作工、农、兵、革命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学习马列主义的参考资料,另一方面明确地加入到与先验主义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与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斗争中,这些思想家为黑格尔保守的一面增添光彩,并对于历史进步的遗迹采取蒙昧主义的蔑视态度。

42、理论谬误:以唯心史观吹捧资本主义和攻击社会主义

43、在本世纪上半叶,黑格尔对于令某种马克思主义适应我们思想界的需要起到了唯心主义中介的作用。接踵而至的是权力无限的科学主义传统的反攻:站到讲坛上的是博士们的非政治性马克思,黑格尔则消失于辛酸的幕后。

44、黑格尔说:“我们看到我们时常被哲学的阐述引导到这种内心的直观,并因而不再去陈述命题的这个辩证运动,而这种陈述是我们当初所要求的。”“真实的东西只是辩证的运动,只是这个产生自身的、推导出自身并返回自身的进程。”可见,辩证运动才是思辨哲学用来阐释一切的根本。思辨的东西尽管也是一种通往内心的直观,经过内心的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一般的哲学阐述只能做到引导人们去意识到它的这种不可说,无法引导人们去说不可说。哲学如果一直以命题的形式引导内心直观,就如同用形式逻辑看问题,只会导致空洞的抽象。思辨是形式与内容的统因而需要把这个辩证运动陈述出来,从逻辑的意义上,把不可说的东西与可说的东西,变成一个东西。那就是辩证思维。

45、黑格尔在法国的意义,首先并尤其在于用悲怆唯心主义来反对科学唯心主义。从这一意义上,他的侵入对时代所作出隐秘的见证,并且在最深层的主观理想中用遭受唾弃的作家和第三国际的职业革命家这一双重形象(以解放全世界为事业的暴力而又机密的人)来替代法兰西研究院院士的那种有点像二级地方政府长官般的佩戴着勋章的善良形象。

46、黑格尔是继康德、费希特、谢林之后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又一位大师,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精神现象学》是他的第一部独立见解的著作。在此以前,他虽然曾和谢林合编过《哲学评论杂志》,发表过一些哲学论文,但总的观点,仍未脱出谢林哲学思想的窠臼,而《精神现象学》则是他的哲学研究生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在这部著作中,他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独立的哲学观点,从而在德国哲学史上揭开了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时期。  

47、提供了人类探索更加美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

48、第恩格斯按照黑格尔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把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个命题,转化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这是恩格斯把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向前推进而得出的革命结论.

49、所有这些疑问都要涉及一个问题,即我们一般对“辩证法”的理解是否根植于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原理解之中。按照黑格尔的用语,“否定性的辩证法”(dienegativeDialektik,又译作“消极辩证法”)属于逻辑学辩证发展的第二个大的阶段,即“消极的理性”阶段,它超出前一个阶段即“知性”,从“存在论”进到了“本质论”;但低于后一个阶段即“积极的理性”,尚未达到统摄一切的“概念论”。这一套程序其实在《精神现象学》中也是适用的,即积极的理性克服了消极的理性的那种躁动不安,而达到了矛盾的调解(合题),成就了科学的体系。然而,马克思却独独把这个环节从黑格尔的程序中挑出来,认为《精神现象学》的“最后成果”不在他的积极理性或积极的辩证法,而在于他的消极理性和消极辩证法,并从中引出“人的自我产生”和“劳动的本质”。这到底是为什么?

50、因此恩格斯指出,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必然会得出: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起来取代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所以黑格尔的“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51、《小逻辑》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辩证法起过重要作用。同时,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也运用了《小逻辑》所阐明的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52、黑格尔的著作,除了《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和《法哲学原理》是他在世时就已出版了的,其他著作,如《历史哲学》、《美学》等都是由后人根据他本人的讲稿、学生的笔记整理出版的,但无论哪部著作的一些主要观点都可以在《精神现象学》里找到它们的源头。如黑格尔的《美学》是他的艺术观的系统阐述,而其中的基本观点则早在《精神现象学》时期就已形成了,但当时还只是个雏形,而且还没有独立于宗教而自成体系,还只是宗教的一部分——“艺术宗教”。他那著名的悲剧起源于片面性伦理观念的冲突的理论就是在“精神的艺术品”“悲剧”那一小节中提出来的。因此,如果我们只想粗浅地了解一下黑格尔的艺术观,那末只要读一读《精神现象学》的这一部分就可以了,但如果我们想系统地研究,那就得求助于他那洋洋三大卷的《美学》了。

53、福山断言:“当今世界上,我们却难以想象出一个从根本上比我们这个世界更好的世界,或一种不以民主主义和资本主义为基础的未来。”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是福山“历史终结论”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那么,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是否就如福山所说的那样呢?答案是否定的。福山并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的虚伪性和有限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逻辑主导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的内驱动力在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资本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资本主义制度根本无法解决其内在矛盾;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少数富人享有的民主,以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为例,这次选举花费再创历史纪录,达到惊人的66亿美元,是“史上最烧钱的大选”,金钱政治正在扭曲美国普通民众发声的渠道,绝大多数人表达真实意愿的声音都被少数利益集团盖过了。2020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疫情如同一盘散沙,付出巨大的生命和经济代价,其背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福山发表了《是什么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抗疫”能力?》《美国政治衰败的代价》等文章,他自己也承认美国“权力分散、政治极化”影响了疫情防控,但他始终认为美国抗疫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特朗普的领导能力差,矢口否认疫情控制与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歪曲中国在抗疫中所取得的成绩和中国制度所彰显的优势,实质上仍在宣扬西方所谓自由民主制度,试图臆造资本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其本质仍然是在固守“历史终结论”。

54、黑格尔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他的法哲学,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伦理3个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辩证发展过程。从哲学上看,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其内容是现实的,方法是辩证的,它的成就对后世伦理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55、福山鼓吹:“资本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是成为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阵营遭受重大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似乎给“历史终结论”提供了有力的论据。但是,历史的发展诚如邓小平所言:“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经历严重的现实危机,经济增长乏力。同时,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两极分化严重、民粹主义高涨、右翼极端主义思潮沉渣泛起等。尤其是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美国政府不仅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还肆意践踏国际规则,成为当今世界安全与稳定的最大麻烦制造者。202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出现衰退和萧条,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分别下行5%、4%、8%。这表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日益激化,福山所标榜的自由民主难以为国家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56、黑格尔之后众多的著名哲学家,无不是以批判他起家,并且成名的。新黑格尔主义成为西方近现代哲学史上一大流派。

57、但这种力量和倾向,在孤立起来看待的自然界那里是看不出来的,它们只是人类及其社会和精神生活的专利品。所以人和一般自然物、和动物是有区别的。“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⑥那么,我们从这里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辩证法的意义和价值仅仅在于有关人的哲学,并不涉及孤立看待的自然界,而只涉及人和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呢?一般而言我们的确可以这样说。所谓的“自然辩证法”,或者“辩证唯物主义”,如果仅仅理解为离开人而存在的自然界(客观世界)本身的某种客观规律,那是极其空洞而无意义的。与此相反,马克思和黑格尔所理解的辩证法,本质上无非就是历史辩证法、实践辩证法、人学辩证法。⑦所以马克思在谈到黑格尔辩证法的“伟大之处”时就只讲“人的自我产生”的“过程”,即通过对劳动的分析而发现的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过程。离开人的活动、人的历史、人的自由历程来谈“辩证法”,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看来都只能是天方夜谭。不过,从一个更高的观点来看,如果我们不把自然和人割裂开来、孤立起来,而是看成一个统一体,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辩证法就是人和自然的大系统的普遍一般法则,是必然的自由法则和自由的必然法则,自然辩证法就是历史辩证法、实践辩证法、人学辩证法,反之亦然。而这就引出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思想的第二方面的继承。

58、《小逻辑》主要包括“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四部分。黑格尔把“存在论”中的质、量、度作为论证的事实基础;把“概念论”中的绝对理念作为论证的最终结果,其基本思路就是探讨由这两者形成的思维(理念)和存在(现实)的关系问题。

59、①黑格尔提出“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根据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现实性并不是任何一个事物具有的永远的属性,因为事物都是发展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其存在的必然性这样的事物必然会出现,成为一种现实的存在.随着进程退役,它也必将失去这种现实性,从而变成不是现实、不再合力并最终走向消亡.

60、无论是那个马克思还是那个黑格尔,都是假的,前者被简化为后者,而后者则与自身的一部分相分离,那一部分恰恰为前者开辟了道路,那一部分是《大逻辑》。

61、这样一来,黑格尔这一命题中的辩证法思想,它的革命性,就被深刻地揭示出来;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即否定了以往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恩格斯并且把黑格尔辩证法的发展观运用于认识领域和历史领域,论述了认识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62、   MarxistPhilosophyReview

63、黑格尔对历史的这种深刻洞见对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正如恩格斯在评价黑格尔的这一发现时说的:“这个划时代的历史观是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单单由于这种历史观,也就为逻辑方法提供了一个出发点”,而在历史中运用辩证逻辑的方法,这“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18)所谓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也就是不亚于从费尔巴哈那里吸收过来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这一观点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接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并建立新唯物主义的“直接的理论前提”。马克思并不是毫无前提地接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他是先在黑格尔那里早已接受过某些历史唯物主义萌芽的影响,才在遭遇到费尔巴哈的思想时豁然开朗、一泻千里。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这种看待历史的方法使马克思远远超出费尔巴哈自然观中的唯物主义和历史观中的唯心主义,而构建了一个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立足点,把自然界、人类社会、逻辑方法、认识论和世界观全都统一为一个整体的哲学体系。平心而论,从思想来源上说,这一哲学体系最多地得益于黑格尔。

64、黑格尔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指出没有形式的内容是空洞的,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盲目的,是不能科学地掌握事物规律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所谓思维规律,尽管是必要的,但却是不够的。形式只有与内容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但结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应达到内在的统一。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只有思辨的逻辑可以解决。思辨逻辑从自身出发,自己规定自己,把时间空间、原因结果、偶然必然、可能现实等逻辑概念,作用于经验世界的感性内容,从经验里接受一些材料,加以统摄和整理,最终达到绝对的统一。黑格尔指出:“由认知主体只把一个不动的形式在现存的东西上到处应用,而材料只是从外面浸入到这一静止的元素中,这就是像对内容作的任意的突发奇想一样,并非对于所要求的东西的满足,即使说,这不是从自身发生出来的丰富内容,也不是各个形态的自身规定的区别。”“思辨的逻辑,包含有以前的逻辑与形而上学,保存有同样的思想形式、规律和对象,但同时又用较深广的范畴去发挥和改造它们。”思辨的逻辑要研究对象的本质,既不是传统形式逻辑的“纯形式”,也不是先验逻辑中的局部统一。“逻辑”就应该是思辨的考察,“思辨”的考察就是辩证法、认识论和形式的统因而思辨逻辑成为思辨哲学,并构成思辨哲学重要之义。

65、黑格尔(1770-1831年)和歌德(1749-1832年)、贝多芬(1770-1827年)是同时代人,他们都是上升时期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他们都拥护法国大革命,景仰拿破仑。黑格尔在写《精神现象学》时,尽管法军大炮对着耶拿城轰鸣,黑格尔被迫逃难,生活无着,但他对法国大革命的热情并未稍减,并把这种热情倾注在拿破仑身上:“……我看见拿破仑皇帝——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这位伟大人物……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见他一面实在令人心旷神怡”。当然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并不是百分之百赞成,赞赏拿破仑也不是无保留的。他和贝多芬一样,都厌恶拿破仑的穷兵黩武,向外侵略扩张。贝多芬在一气之下,把原拟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的题词划去,改名为《英雄交响曲》;黑格尔则以嘲讽的口气称拿破仑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他只把拿破仑看作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世界精神是伟大崇高的,而拿破仑只是“代理人”而已,只是完成世界精神的目的,只是昙花一现,“目的达到,便要凋谢零落,就会象失去了果实的空壳一样”。同时黑格尔还暗示,除了拿破仑还有别的体现世界精神的英雄人物。

66、经典著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在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理论或现实问题。以恩格斯对辩证的否定观即批判继承方法的运用为例。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在论述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及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方法时,提出了辩证否定的观点及批判继承的方法,并运用于分析黑格尔哲学。

67、“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不是盲目崇拜,而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科学性,能够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成功。历史和现实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有力地否定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为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有利于旗帜鲜明地回击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失败论”“无用论”,其实就是福山“历史终结论”在当下中国的具体体现,实质就是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此,必须高度警惕,旗帜鲜明地反击各种错误思潮,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其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感召力。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于其是否具有感召力。对“历史终结论”的否定,有力消除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形象的歪曲和诋毁,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伪性,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中的吸引力。其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每次在遭遇诘难之后都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都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尽管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挫折使得马克思主义面临重大考验,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成功实践,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68、因此,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②

69、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70、(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2卷第120页。

71、    只有用超验的真理去度量事实,才能知道是否合乎真理。在永恒的道德秩序里,秩序的支柱是正义与自由,如果说一个事务的存在具有正当性,那就是因为它符合这一永恒的道德秩序。

72、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感觉是宇宙的本原。

73、⑩(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卷第163页。

74、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在概括近代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的逻辑思维三个进程是:知性,坚持事物是非此即彼的,完全对立的;辩证理性,打破事物对立的界限,承认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思辨理性,在对立事物的相互转化中达到认识的统所以,没有任何事物是完全假的,而人们能够认识的事物也不完全是真的,真假只是绝对全体的两个方面。他认为,要达到绝对统一目标,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方式是唯一的途径。可以说,把辩证法引入哲学领域是《小逻辑》这部书最突出的特色和成就。而正—反—合的辩证方式,构成了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基本方法。 

75、时间:2022年4月15日(周五)9:00

76、首先一个问题是,马克思在黑格尔辩证法中继承了什么?

77、如果说一位哲学家对另一位哲学家的憎恨仅仅是他们各自哲学体系的根本观念之间对立所产生的作用的话,那么,叔本华对黑格尔的敌意便会具有重要的哲学基础,尽管他们之间不乏关联。叔本华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相互对立在多个方面都是意义深远的,或许,如果黑格尔只是个唯物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的话,那么,这些对立将会大到叔本华对他这位柏林大学同事所怀有的强烈蔑视具有了相同形态的哲学基础的程度。叔本华的逻辑学就其传统而言是亚里士多德式的,真理只是命题的特性,一种表示关系的特性—正如他在自己博士论文中所指明的一样。除非是在涉及某种外部原因的时候,否则就不会有命题为真。他并未试图确定其意义,并未将其作为一个只想愚弄傻子的“无耻骗子”观点不予考虑,而是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摘引了以下内容:“但看清陈述一个命题、为其引证成立的理由以及同样通过理由来驳斥其对立命题的方式并不困难,它并非真理能显现于其中的形式。真理是其自身的自我运作……”按照叔本华的说法,“真理”广布于黑格尔思想之中,而黑格尔那实为效用之本体论的辩证法逻辑学则令他感到震惊。在他《哲学全书》第一部分,即所谓的“逻辑学”,黑格尔在开篇处试图将绝对之物描述为“本体”,并通过一连串令人眩惑的辩证环节达到了那个理念在其中从它自身制造出了一个与它自身相符合真实世界的契机。之后,在第二部分的“自然哲学”当中—叔本华从这之中选取了他的黑格尔哲学样本来贬低其作者—黑格尔通过空间、时间、重力、有形物体、植物与动物缓慢地推进着理念的进程,将自然表现为“精神的自由反映:认识上帝,不是在将其作为精神而进行的观想之中,而是在其直接无间的存在之中”。之后,在第三部分的实为辩证法那炫耀辩才的精心杰作(tourdeforce)“精神哲学”当中,黑格尔猛推着他的宏伟计划经过了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达到了绝对精神,在这一巅峰阶段中“充分展现出其自身本质的永恒理念,一刻不停地促使自身产生影响,使自身脱胎成为绝对精神并欣赏着作为绝对精神的自己”。

78、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确定为社会主义的任务始于《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第二章指出,无产阶级在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之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明确提出了在消灭了阶级对立的未来社会中应当尽可能快地发展生产力,实际上也就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看法。

79、 巴迪欧在文中对阿尔都塞的攻击,散发着那个年代法国激进青年浓郁的中二气息。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巴迪欧特别强调了作为唯物主义者的黑格尔,预示了一种新的唯物论立场的形而上学。

80、注:此文载《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5期第5-13页。如果需要了解更多,欢迎查阅《社会科学论坛》杂志。

81、黑格尔哲学也被认定为当时官方哲学,第一个实现了柏拉图“哲学王”的理想。

82、学习经典著作的独特价值首先在于,可以直接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来面目。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为例。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来,经历了一个从“一源”到“多流”的发展过程,其间人们对经典作家的一些重要思想的解读往往见仁见智,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和发挥,这些解释和发挥有些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发展,也有些是对他们思想的误读。后人对经典作家思想的误读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解释中存在意义的遗漏,即遗漏了经典作家的一些重要的观点或看法,一种是在解释中进行了意义的添加,即添加了一些本不属于且违背了经典作家思想的观点或看法。有鉴于此,为了完整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就必须回归文本,研读经典著作。

83、在《费尔巴哈论》的第一章中,恩格斯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接露了黑格哲学中体系与方法的矛盾,及其体系解体的必然性。

84、改革开放伊始,针对以往否定生产力论的错误观点,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了一系列强调性的词语来说明这一道理,如“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标准,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重要论断,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认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85、由此也就引出马克思对黑格尔第三个方面的继承,即对历史目的论和历史规律的论证。

86、在《辩证理性批判》中(但这已经是在青年卢卡奇之后,在科尔施(Korsch)之后),萨特以同样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尊奉为我们文化的不可逾越的地平线,并再次强行使它适应于一个与自身毫不相干的起始概念:我思的透明性。从真正意义上来说,这是在共产党知识分子(他们满足于一种于勒•盖德(JulesGuesde)式的科学主义)的封闭圈子之外,在法国市场上唯一能找到的马克思,同时也是唯一的黑格尔。

87、《小逻辑》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逻辑学是他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的“灵魂”,而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不过是逻辑学的具体应用或表现。

88、柯华庆:论中国法学界的守正创新-中华马克思主义的提出

89、《精神现象学》是西方现代思想的重要基石,理解黑格尔也是理解西方现代哲学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就曾指出,《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了解黑格尔的全部必须从此开始。但是,由于黑格尔晚年对《精神现象学》编排存在诸多不一致的地方,使得最近几年许多关于其意义的老问题的讨论又重新活跃起来,并增加了新的内容。

90、作为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的全部哲学,从其起步到落脚都以思辨为轴心,从概念出发,经逻辑推理,到辩证运动后的形式与内容统这一过程可谓环环相扣,不可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思辨、概念、逻辑、辩证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照应。黑格尔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创造性地发展了思辨哲学,同时也是对西方古典哲学的总结和概括,又为现代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视角。但早在《精神现象学》出版之际,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人说书文晦涩难懂,有人说能读懂的人早已死去了。叔本华在1840年的《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里直指,读《精神现象学》就像进了疯人院。直到1906年狄尔泰发表了《黑格尔的青年史》后,《精神现象学》一书才开始被重视,对黑格尔的研究也愈加丰富。有关他的评论也越来越多,但其中马克思的批判不容忽视。马克思深刻又具体地揭开了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神秘面纱,直指弊端,可称为迄今为止最有力度的批判。掌握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一方面可以加深对黑格尔的认识,一方面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工作者的研究。在通晓黑格尔思辨之义的前提下,思考马克思的批判,既是对黑格尔哲学的尊重,又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充分条件。

9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终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方案

92、两者谁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这是哲学的两大派别。

93、实践困境:无力解释资本主义的衰败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崛起

94、来源:转自乾元国学,图文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

95、“意识形态终结论”兴起于20世纪西方国家,来源于黑格尔的“历史终结论”。在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认为人类意识形态走到了终点,其中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就是典型话语代表。冷战的硝烟尚未散尽,福山就宣告马克思主义“过时”“无用”,认为历史的终结实际上就是“意识形态的终结”,“我们却找不出比自由民主理念更好的意识形态”。事实上,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一种以欧美为中心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不断向全世界输出西方资产阶级所谓的“普世价值观”,试图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马克思主义。然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雅克·德里达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这种遗产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96、邓小平生前10点警告,直击今天中国最大痛处

97、黑格尔哲学在法国的生命力,不仅在历史上是很新的现象,而且经过了一番特殊历程,直到今天,这一历程都只能令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模糊不清,同时也对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再次得到展现造成困难。

98、在学术泡沫盛行,学术失范趋于严重的当代,大学生和研究生学习经典作家的学风和文风尤为必要。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学习经典作家的学风和文风,可以使学生养成“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的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即良好的学风和文风,可以使学生养成敬畏学术、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良好习惯,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研究乃至为人做事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99、本文将把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作为重点,以当前的思想意识重读《精神现象学》序言,力图通过一个明确限制在现象学的“序言”上的普遍阐释,将它的“思辨”凸显出来,把自己的解读与读者共享。“序言”不仅仅是《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序言,可以说,它是黑格尔对传统哲学的一个批判性的总结,也是对其全部哲学的一个概括,其开端是意识,过程是逻辑。它不仅阐发了这部著作的基本内容、意义、体系框架,还指明了对未来哲学的期盼。黑格尔把“序言”本身称为“论科学的认识”,可见他的伟大愿望是促使哲学接近科学的形式,而科学的形式实际上就是哲学的形式,科学体系就是哲学体系,讲科学体系实际上就是讲哲学。黑格尔曾说:“如果有人想知道一条通往科学的康庄大道……哲学著作的序言和开头所提供是关系到一切方面的普遍的普遍原理……”

100、例如,黑格尔在谈到神秘主义者雅可布·波墨时说道:“波墨有一个主要的思想,认为宇宙是唯一的神圣生命,是神在万物中的显示”,“他用Qual(痛苦)这个字来表示所谓绝对的否定性,即自己否定自己的否定者,因而也就是绝对的肯定”。⑨其实这也是黑格尔的夫子自道。同样,马克思也说:“在物质的固有的物质特性中,运动是第一个特性而且是最重要的特性,——这里所说的运动不仅是机械的和数学的运动,而且更是趋向、生命力、紧张或者用雅可布·波墨的话来说,是物质的痛苦(Qual)。”⑩当然,如果是别人不用机械力来解释物质的运动,而是诉之于“物质的痛苦”,就会被人称之为“神秘主义”、“物活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因为通常认为只有人及人的精神才会有“痛苦”,才会体现为“自己否定自己的否定者”,所谓唯物主义就在于把这种“痛苦”还原为某种精致的机械关系,因而把这种自否定还原为物质的相互作用。但这些话恰好是马克思说的。马克思认为把精神的属性考虑在物质固有的各种丰富特性中,而不是把它还原为物质的某种单一属性,这不是唯心主义,而正是唯物主义。马克思还说:“唯物主义是大不列颠的天生的产儿。大不列颠的经院哲学家邓斯·司各脱就曾经问过自己:‘物质能不能思维?’”“为了使这种奇迹能够实现,他求助于上帝的万能,即迫使神学本身来宣扬唯物主义。”(11)在马克思看来,物质能够思维,思维就包含在物质的本性中,而这种本性固然不能诉之于上帝的万能,但也不能归结为低层次的机械运动和数学运动,而是物质本身的最高本性:这就是唯物主义。

101、(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42页。

102、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的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费希特、谢林。

103、在事实面前,福山不得不多次对“历史终结论”进行修正,在后来的多部著作中自己也承认美国政治的衰败。他在《美国处在十字路口:民主、权力与新保守主义的遗产》中,回顾和梳理了新保守主义的思想遗产,明确表示新保守主义已经演变成自己“不能继续支持的东西”,并对伊拉克战争进行了反思,深刻剖析了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错误,指出通过武力手段移植自由民主并不恰当;在《大断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中,指出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资本”正在被侵蚀和大规模流失,进而导致犯罪率不断上升、家庭和社区系统的破裂以及人际交往的信任度逐渐下降等社会问题;在《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中,揭示了美国自由民主制度存在的弊端,认为美国现行政治体制已经腐败不堪,日益丧失合法性基础,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政治衰败”;等等。由此可见,福山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资本主义的衰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福山这种前后矛盾的政治表态,与其认为是对“历史终结论”的“推翻”,倒不如说是对它费尽心思的“救赎”,实质上仍是对资本主义的辩护。

104、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精神现象学》不但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序曲,而且蕴含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框架及其基本观点的主旨,因此,马克思说:“试看一看黑格尔的体系,我们必须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开始,《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的诞生地和秘密”。

105、但这样一来,就带出来一个崭新形态的宇宙观,马克思把它称之为“共产主义”。马克思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它知道它就是这种解答。”(12)以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种宏大的宇宙观中达到了统一:“我们在这里看到,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这二者结合的真理。我们同时也看到,只有自然主义能够理解世界历史的行动。”(13)显然,马克思所说的“彻底的”自然主义,不同于以往的机械论的自然主义,那些自然主义是“不彻底的”。为什么?因为它们把人这种自然存在者排除在考虑之外,因而把人的感性和精神生活排除在自然之外。而只有马克思的这种包含人本主义在内的自然主义才是彻底的,也才能“理解世界历史的活动”。而这样理解的世界历史也就当然包括自然史,它把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自然向人生成”(WerdenderNaturzumMensch)的历程:“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14)这就与黑格尔的历史目的论或自然目的论接上头了。其实,马克思的一些提法,如自然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以及人把整个自然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15)等等,都是来自黑格尔(慧田哲学公号下回复数字该题讲座)。自然界,哪怕是无机的自然界,由此也就带上了某种目的论的色彩。当然,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以人为目的,并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自然物本身潜在的一种可能性,即它只有在从自身发展出具有智慧的人来时,它才算发挥了自身的全部本质和最高本质,才算是“完成了的”自然界。

10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否定“历史终结论”的意义

107、上述基于经典著作的叙述,既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别是其发展生产力要求认识的动态性,即这一认识所经历的曲折反复、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又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别是其发展生产力要求认识的层次性,即这一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一步比一步更加深入。这种基于经典著作的叙述显然比一般性的理论论证更加生动也更加具有说服力。                       

108、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对黑格尔哲学所发表的言论以及对于他的部分作品的出版和再出版主要分两个阶段: